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女兒上高中以后,我與她接觸的時間少了,就學習作家劉墉的做法,開始用寫信和給日記(她一直主動給我們看日記)作批注的方式跟她交流。這樣,我就理智多了。
就在這個時候,我讀到了王東華先生的《發現母親》——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頭”;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孩子”;
“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自己有多高,孩子才能有多高;自己能走多遠,孩子才能走多遠”;
“讓媽媽成為母親,成為母育家”;
“面對孩子,我們必須重新做人”;
……
打開這本集作者十年心血的母親教育力作,一個又一個成功或失敗的實例,一串又一串精辟有力的論斷,直撲我的心底,重重地撞擊著我的靈魂,驚心動魄,振聾發聵。這本書,讓我這個做了十幾年母親且自以為十分盡責的人,第一次知道自己對“母親”的理解是何等膚淺!第一次這樣清醒地意識到“做母親”是一門怎樣博大精深的學問!
“父母不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確的‘做人’比正確的‘教子’更為重要!”王東華先生如是說。是的,我應該從自己的做人出發,去考察自己的育兒軌跡,探究其進行得這般艱難的原因。
于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如此冷靜地審視自己:
作為教師,我時刻銘記著我剛走上講臺時恩師彭書楷先生送我的那句話:“要永遠從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角度去進行教學。”我努力恪守教書先育人的原則,在教學中努力從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角度去做,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風格。我總是欣喜地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從不說傷害和打擊他們的話,曾經點燃了一盞又一盞心燈,成為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好朋友。在做這一切的時候,自己是極有耐心的。與此同時,這些年來我還做過許多家長的工作,希望他們理智而平和地對待孩子,使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
然而,對于自己的孩子,我為什么就做不好了呢?為什么我會在女兒說她“不聰明”之后變得急躁起來?為什么我多次下決心要徹底根除急躁的毛病,卻總不能真正做到?為什么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的女兒,成長過程中會有那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為什么我們家的教育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讓另一半教育資源閑置……
我開始了盡可能冷靜的分析:
我父母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大學生,1954年大學畢業時,響應國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來到一個剛剛建立的勞改農場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早期教育,使我對學習各種知識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勞改農場這個知識分子稀少而“階級斗爭最激烈”的地方,1957年的“整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的階級斗爭不斷地沖擊著我們這個家,我差一點與初中失之交臂,最終被剝奪了讀高中和上大學的權利,這就構成了熱愛學習而又有些好高騖遠的我心中的一個痛苦的死結。
不能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是因為對自己的孩子還有更多不理智的“生物的愛”,而“教育的愛”還不夠。我一向反對“我們這一輩子是沒指望了,只希望孩子能有出息”這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觀點,認為家長和孩子應該各自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但我卻因為心底的那個“結”,又和抱有這種觀點的人一樣,急切地盼望著從孩子身上找到自己“應有”的輝煌,而絕不愿意看到她的任何失誤。在這樣的心態之下,自己怎么可能保持“理智的愛”和“教育的愛”呢?
在孩子說她“不聰明”之后我變得急躁,變得急功近利,不僅說明自己有偏激、急躁的性格缺陷,還反映了自己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著自己一直鄙棄的炫耀意識,即虛榮心。心老是懸著,正暴露了我這個自以為強大的人面對失敗時的不自信(同時對孩子也不相信)和不頑強;急躁,正說明我這個自以為強大的人在失敗面前亂了方寸,這一切又恰恰在如何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問題上,給孩子做出了極為形象、極為糟糕的榜樣。
在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感到滿意之后的掉以輕心,在面對她的種種問題時的暴躁,不正說明了自己的淺薄、自己的“勝亦驕,敗亦餒”嗎?我又憑什么要求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勝不驕,敗不餒”呢?
我們家庭教育“一邊倒”現象的出現,固然有她父親的責任,但也與我總是以教育工作者自居、自以為是、凡事大包大攬的作風有關。我這時才發現,我竟然從來沒有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與丈夫進行過一次認真的交談!對于他在這方面為數不多的意見,我認真考慮過的也不多。
“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自己有多高,孩子才能有多高;自己能走多遠,孩子才能走多遠。”——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啊!自己的優點未必都能成為孩子的優點,而自己的缺點則必然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說實話,我還從來沒有這么無情地解剖過自己,承認這一切真的很痛苦。然而,我們不總是說愛孩子而愿意為之奉獻一切嗎?那么,為什么不能為孩子而改變自己呢?
我接受了王東華先生的觀點——面對孩子,我們必須重新做人。
下一篇:怎樣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期熱補只會苦了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