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小學生的“六一”賬單]
5月31日晚 一家三口看電影《馴龍高手》 120元
牛巴店晚餐 150元
游藝廳電游 100元
6月1日棋盤山騎馬 150元
太原街購物 220元
必勝客晚餐 200元
為了給女兒過個快樂“六一”,郭女士花了900多元錢,“兒童節簡直成了購物節和消費節。”郭女士說,“雖說一年就一天,咱不差錢,可我總覺得這是在花錢買快樂,兒童節是不是有點兒變味了?”
兒童節獲禮物成習慣
兒童節前,記者在對百余名小學生的調查中發現,80%的孩子都希望在兒童節獲得一直想要的禮物,“兒童節就該有禮物啊!”
6月1日當天,記者又采訪了十位家長,其中三位的兒童節消費超過700元,五位在300—500元之間,只有一位家長花了不到100元錢。這些花銷60%用于購物,其他用于游玩和吃飯。
在書店工作的李女士說:“我兒子要了一件世界杯紀念版T恤,還有一臺索尼PSP(游戲機),雖然很貴,我還是給他買了。”
奢侈化消費責任在家長
面對孩子旺盛的消費欲望,家長要么束手無策,要么不以為然。十位家長中,只有兩位表示要控制孩子的欲望。楊先生的說法代表了很多家長的意見:“一年就一個兒童節,只要家長有能力還是得盡量滿足孩子,虧誰也不能虧了孩子。”
遼師大教育心理學博士李然認為:“家長對孩子無節制的愛,使孩子漸漸養成了奢侈過節的習慣,孩子會把節日收禮物當成理所當然的,本應對家長感恩的心態變成了索取的心態。在兒童節這一天讓孩子學會節制是不現實的,孩子消費觀念的形成,是日積月累和潛移默化的。控制欲望前先要讓孩子學會做選擇。比如兒童節活動,家長可以先告訴他預算,交流要采取平等商量的語氣,在家里完成。”
低消費的兒童節同樣快樂
沈鐵四校校長修路認為:“孩子的訴求很簡單,就是開心,禮物讓他們開心,家長的關注也能讓他們開心。家長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很多方法給孩子一個樸實有意義的兒童節。比如,爸爸媽媽來談自己小時候特別開心的事兒,和孩子一起分享。其次,家長可以陪孩子親手做玩具,做游戲,或是觀察昆蟲,這樣的美好體驗,孩子會一直記得。”
小學教師程女士在家開了個兒童節派對:“三個家庭聚在一起,六個大人三個孩子。一起烤蛋糕,一起包餃子,孩子和家長們都很快樂。”本報記者 張膺浩
下一篇:塑造孩子的心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愛多少決定寶寶的聰明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