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的兒童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上幾代富足多了,但一份兒童快樂指數調查報告卻顯示:城市中,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感覺缺乏自由,不快樂。0~6歲以下孩子不快樂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沒有滿足和做不愿意做的事,11歲以上的孩子則主要是學習壓力大。
如何讓兒童快樂呢?在又一個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時,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許多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對孩子的知識教育重視度高于親子關系,這也是許多孩子雖然物質生活富足,但心里卻缺乏快樂感的主要原因。
對此,勞動部育嬰師資高級培訓師孟遷提醒家長:健康的親子關系比讓孩子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歲以前。
過早重視知識技能沒必要
孟遷提醒家長,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中途的例子特別多。很多最后有成就的人,起跑線上的表現都很差或一般。人們對于“贏在起跑線”這句話的熱衷緣于內心的焦慮:對于孩子的未來沒有多大的把握,所以只能靠眼前的優勢來獲得安全感。怎么“贏在起跑線”上呢?很多家長都把注意力放在知識、技能上,比如認識多少漢字、會幾種才藝等,其實童年在技能和知識上的優勢對于孩子整個人生的積極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好關系”勝過“好教育”
孟遷表示,在孩子六歲以前,更重要、更有意義的是親子關系。親子關系不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內容。如果親子關系不好,你會發現很難教育孩子,你說的他不愛聽不想聽,你就沒有什么辦法;如果親子關系好,不僅孩子更加合作,也會在這種親子關系中學到很多。親子關系中,“平等”和“溝通”最重要。
平等:就是“你重要,我也重要”,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中能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尊重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就會體驗并學會“平等待人”,將來走出家門,對別人就會不卑不亢。
協商和溝通:人和人的想法相同是偶然,不同是常態,那么如何處理不同,就需要溝通和協商。如果孩子在一個有效溝通的家庭中長大,那么孩子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
學學奧巴馬的育兒觀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學鋼琴,而你們又有一次機會與世界級鋼琴大師親自對話,相信大多數家長一定不會放過讓大師親自點撥一下孩子,或請教大師如何讓孩子也能成為鋼琴家。但在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上,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現場伴奏,儀式結束后,同樣作為家長的美國現總統奧巴馬僅對郎朗開玩笑說:“我女兒也學鋼琴,而且練習很主動,當然我不指望她能成為你。”
從奧巴馬的話語中,我們體會到的是一種科學對待孩子成長的心態和理性的教子觀:身為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發揮專長,可以支持孩子去接近喜歡的東西,但不去刻意要求孩子怎么樣。
孩子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并不意味著就要讓他成為“某某家”。只要他的成長是個性張揚的,是積極而又富有自覺能動性的,是不帶有不良行為傾向的,那么就讓他快樂地去成長,而不要心情迫切地去揠苗助長。一個寬松、自由和充滿科學理性引導氛圍的成長環境,才是最佳的。
下一篇:好爸爸怎樣培養孩子自立精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的一言一行左右著孩子視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