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廚房,在許多家長眼里是孩子的“禁區”,因為那里有刀、火等不安全隱患。當好奇的孩子想走進廚房看看、摸摸時,爸爸媽媽通常將其拒之門外。但專家認為,從3歲開始,家長就應讓孩子學著走進廚房,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國外,“親子料理教室”受歡迎
早在幾年前,英國一個叫薩姆的男孩就掀起了一股兒童烹飪熱潮,他8歲開始做飯,16歲出版了圖書《烹飪風暴》,之后,這股熱潮又席卷了美國。
在日本,不僅有相當多的關于“廚房教育”的圖書、菜譜、教育光碟,而且,為讓孩子增長學習能力、培養智能,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專門的“親子料理教室”參加學習。在那里,孩子們穿著小圍裙,戴著小套袖,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淘米、洗菜、打雞蛋、切菜等技巧。
從做飯中學習知識技能
在廚房里,孩子們從小就受到危險的菜刀、火的刺激,并學會和這些危險的東西打交道,可以讓孩子的手腳靈活,并促進孩子的智能發育。此外,還能從廚房的實踐中認識顏色,學會數數,體驗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廚房,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和技能。
辨聲:不同材質的碗會發出不同聲音,裝水的杯子和不裝水的杯子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給孩子一支筷子,鼓勵他想敲哪就敲哪。
辨色:白色的大米、碧綠的青菜、鮮紅的番茄、橘紅的胡蘿卜……這可比識圖卡片直觀多了。
辨別氣味:大蒜的味道好嗆人,生姜會讓人流眼淚,菜快燒好時有菜香……
辨別口味:鹽是咸的,白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味精不是鮮的而是澀的。
觸覺:知道燙和不燙的區別,雖然代價大了點,把孩子燙哭了,但孩子再也不會去摸剛端上桌的熱盆。而諸如冰是又涼又硬的、豆腐是滑嫩易碎的等等,孩子也能一一體驗。
視覺:分清熟制品和生制品。知道有些菜可以直接吃,而有些則需要炒熟以后才能吃。
學數數:各種豆子,和孩子各抓一把,然后比比看誰抓得多。
語言表達:對買來的每一樣菜,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作簡單描述,以提高孩子的詞匯積累量與語言表達能力。
“廚房教育”大有裨益
日本早教專家牧野圣子認為,“廚房教育”大有裨益。
首先,可以鍛煉身體。走進廚房做家務,是一種比游泳更均衡的運動。
此外,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大有裨益。3歲孩子的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渴望擴大獨立活動的范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同時,3歲也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期。讓孩子走進廚房,可以讓他們更加感到自己是被信賴、被依靠的,對于孩子安全感、自信心、獨立性的培養都有幫助;還可豐富情緒,是學習人際關系的基礎,家務事能處理得好的人,人際關系絕對不會太差;一家人一起做家務,也是享受親情的快樂時光,可以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馨。
相關鏈接
孩子學烹調要循序漸進
孩子學習烹調要注意循序漸進,“廚房教育”雖說好處多多,但必須消除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先在安全的地方練習 廚房里的煤氣、熱水、刀和火等都存在很多不安全的隱患,開始教孩子學習時,先避免用刀和火,做飯不要在廚房進行,最好先選擇一個大的飯桌,在上面擺滿各種原材料,便于家長在后面輔助,并為孩子準備合身的圍裙,還要為孩子準備好腳踏臺,增加身高。第一次學習最好是拌菜類,比如沙拉等,讓孩子用手把蔬菜撕碎,然后用筷子攪拌。等孩子對烹調感興趣后,才讓孩子接觸到刀具,在孩子學習用刀時,家長要一直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等孩子熟練了,再放手。第一次用刀要注意選擇容易切的材料,如豆腐、黃瓜等。即使切得不好,也要給孩子表揚,增加孩子的自信。
進廚房要先約法三章 孩子真正進廚房時,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如“不許在廚房內亂跑”“不許亂動電源和爐灶”等等。在教孩子制作需要加熱的食物時,首先讓孩子練習如何點火,如何滅火。還要告訴孩子,點火之后周圍的鍋等物件也會發熱。先教孩子如何煮菜,要告訴孩子如何避免菜下鍋時沸水四濺等,然后,按順序學習燉、炒、烤等,難度逐漸增加。此外還要注意,最好讓孩子一起進行最后的打掃和洗碗筷等,養成良好的習慣。
下一篇:解密孩子19種“不聽話”行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離異家庭孩子學會自立自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