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孩子們的許多認識中,其未來性和合理性已遠遠超出家長的認識,面向未來,認識孩子的成長需要,才能避開家庭中的一些沖突。
孩子面向未來的成長需求與陳舊教育觀點之間的矛盾,是家庭沖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人們在談論教育的時候,常愛說“看他們將來怎么生活?”“他們”就是現在的孩子,這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適應社會的問題。成人社會大都非常擔心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卻沒有注意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下一代相比,誰更適應未來社會?用20世紀形成和傳承下來的觀點去塑造21世紀的人,這中間是否會發生觀念上的差別?當我們做家長的和下一代,和孩子間發生認識或觀念上的沖突時,是否會想到這樣的可能:下一代,也就是孩子的認識更適應未來?事實上,孩子們的許多認識中的未來性和合理性遠遠超出了我們家長的認識。
在一次“北京市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中,我們在2000多份問卷中抽取了1005份進行分析,數據顯示,在購買服裝時,的孩子認為款式最重要,的孩子認為品牌最重要,二者相加,達。而在“你覺得父母在為你購置服裝時,主要是看什么”一題中,占第一位的是價格,達,看款式的只占。拋去父母作為家庭主要成員對經濟的考慮之外,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看出,孩子的選擇更適應未來,更能體現服裝在審美功能上的進步和發展呢?!同樣,在“平時和同學和朋友一起吃飯”,采取AA制(各付各的賬)的有;“你會買推銷員推銷的產品嗎”一題,回答“一般都買”的“只要好就買”的,二者相加達7;對季節性削價,“只要合適就買”有;“凡是削價的都想買”的,二者合計。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現代商業一些運作手段接納的程度是很高的,“推銷”、“促銷”等現代商業手段在孩子這一消費群體中獲得了較高的認同。這里除了孩子涉世不深、經驗不足之外,是否也可以看出一些未來性發展性的端倪呢?
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到當今孩子身上某些弱點的時候,常常忘記了他們可能有的許多我們未及的長處,特別是因為觀念認識上的差別,兒童的一些適應未來的優勢往往不被成人認識和承認。例如我們常說今天的獨生子女人際關系不會太好,因為很多大人想當然地認為搞好人際關系就是批評自我批評,而忽視了交往動機、心理、品質、能力等多方面現代交往因素。獨生子女既然“獨”,勢必在人際關系上處劣勢。而實際生活中,獨生子女因為大多性格開朗,生活范圍大、開放而具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在我們上述的調查中,對“除家里人外,你是否還有知心朋友”一題,的孩子回答“較多”,的孩子回答“一般”,回答“較少”的只有;在“你把心里話講給知心朋友嗎”一題中,回答“經常”的占,回答有時的占,回答很少或沒有的只占;有的孩子“經常”或“有時”邀請同學或朋友到家中做客;當同學或朋友談話時,能自如地加入談話的有,有時能加入的占;二者相加達。的孩子認為人與人交往要講信譽,但高達的孩子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保留心中的秘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應該允許保留自己的秘密;當原則與友誼發生矛盾沖突時,的孩子認為應該選擇原則。這些數據表明,當今孩子的人際交往狀況是正態發展的,而且可能有比上一輩更進步,更現代之處。
當家長們從傳統的觀念和認識來教育、要求當代的孩子時,會不會因不理解他們,認識不到他們可能具有的未來性而無意中壓制、扼殺兒童的個性,侵犯了兒童發展的權利呢?這實在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幾點細節:
(1)定期、準時發給孩子零用錢,不要讓孩子提醒。
(2)盡可能少地“透支”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學會收支平衡。
(3)零花錢的數額應基于家庭收入情況,切合實際。
(4)零花錢應包括一部分讓孩子自由支配的數額,以便讓他們學會如何在花錢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5)對孩子的花錢進行一些必要的約束。
下一篇:消除親子代溝讓孩子快樂成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會孩子抗拒挫折持續發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