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再小的孩子,都能通過觀察發現家長在某些方面對自己的讓步和妥協。于是,這些讓步妥協就變成小孩子“要挾”成人的砝碼。也許有些大人覺得自己不可能怕孩子,而應該讓孩子怕自己,但是不要忘了,當你無意之間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出了連你自己還未意識到的遷就時,他們便知道以后利用這招就可以制服大人。
我接觸到的一個家庭,就是孩子利用大人的弱點而制控父母,從他3歲到現在的24歲,只要他一出此法,立刻就能把家長制服,達到他的目的。小的時候,家長只關注他智力的聰明程度(說實話,這孩子智力的確好,就是沒有用在正經地方上)而忽略了他其他良好品行的培養上。這個孩子的父母沒有文化,所以只要他學習就什么都好說。于是孩子發現了他們的軟肋,所有他提出的無理要求都會是“如果不答應我,我就不上學了”。上幼兒園,他樣子可愛長得像外國孩子,所以就百般寵愛,他和小朋友打架欺負人還覺得覺得他就是比別的男孩子淘氣而且反應靈敏。媽媽什么活都不讓他干,掛嘴邊的話就是“你只要好好讀書寫字就行,可別像我們當工人”。再大些,一旦考試不及格,父母就一改往日的溺愛而大發脾氣卻又不能指導孩子,而孩子已經瞧不起當工人的父母。就這樣,家庭的矛盾聚焦在孩子的學習上。只要孩子考好了,就皆大歡喜;考不好,就空氣緊張而孩子根本都不怕了(習慣使然)。只要孩子提出不想上學,當媽媽的就快瘋了;凡孩子悶在屋里關上門好像是讀書,家長就欣慰。父母不懂英文,他喜歡英語就讓父母崇拜得五體投地而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英語真算不上好。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高考到大專畢業,當他提出不想讀書時,父母就買了車給他開,是類似汽車這樣的刺激維持了他的學業。總算工作了,情況發生了變化:如果不答應他比如和女朋友同居在家里,他就不上班了!
可怕嗎?
其實他媽媽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就是對付了這個兒子。現在連他的女朋友進家門這個事情上都做不了主,干生氣。
想想看,其實很多家庭都有被孩子牽制的時候,而且未必就比這個家庭強。關鍵在于,我們做父母的,是否能夠堅持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要知道,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你不限制他的權利不敢和他說不,就算你發天大的火,孩子也知道你拿他沒有辦法。家長的軟肋,讓孩子發現,就是孩子控制你的開始。這不是誰怕誰的問題,這是界限和規則。任何逾越這些規則和界限的行為,家長就是要不容妥協。 文/謝影 轉自好父母博客
下一篇:養育好書《全國家庭指導大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我接納對兒童成長的意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