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棵樹,那么樹根(基礎)是家庭教育,主干是學校教育,枝葉是社會教育。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四重四輕”現象: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重身體輕心理,重言教輕身教。
如果一件事對孩子講了超過3遍,他還是不聽的話,說明此溝通方法無效,應該馬上換方法,否則就變成嘮叨。家長們要從重知識轉成重綜合素質提高;由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由封閉式轉為開放式;由重教轉為重教也重學;從重補短轉為重揚長。
美國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大腦操”,從小到大不斷問孩子3個問題:第一,除了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其他辦法?還有嗎?還有嗎?(培養創新能力和耐挫力,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多)第二,你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培養前瞻力,堅持的毅力,避免沖動犯錯,并學會做計劃)第三,你這樣做,別人會怎么想?(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怎樣進行素質教育?首先要做到4個貼近:貼近自然,珍愛環境;貼近親人,培養愛心;貼近生活,腳踏實地(給孩子一點責任,是負責的表現,不要包辦代替孩子的成長);貼近書籍,增長才干(管好電視、管好電腦,一天到晚看電視的孩子更容易失敗,可以有選擇地看電視節目;電視看多了的孩子就不愿意看書了,很難集中注意力)。其次要進行四個“抓起”:生活要從學會疊被抓起;品德要從孝心抓起;文明要從說話抓起;學習要從良好習慣抓起。在小學階段,要抓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在中學階段,要抓孩子的品德培養、意志鍛煉。
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沒有一個教師比家長更了解孩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家長必須要學習。
家長們總有很多焦慮,一個孩子輸不起,家長應該更勇敢一點,做到膽大心細。不要把這種焦慮帶給孩子,要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現在,絕大部分家長只能幫助到孩子小學階段,所以家長的關注點應該是綜合素質,而不是知識性的知識,應關注習慣的養成,耐挫力等素質。
家長可以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但千萬不要跪下來和孩子說話。沉迷網絡的孩子一般而言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自信,沒有成就感,要采取綜合的方法治療。
好習慣用加法,壞習慣用減法。家長們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吃飯慢,到一定時間就端走,給予一定的懲戒;比如取消特權,但不是暴打一頓。
要從小讓孩子學會表達,真實表達;同時也要承認別人也要有表達的權利,學會傾聽。
下一篇:爸爸的游戲革命贏洋畫比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的游戲革命室內課桌乒乓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