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理財教育正在興起,以韓國為例,書店排滿了探討孩子理財教育的書籍,電視里也大量播出理財節目,經濟體驗營、巡回演講等企業的理財教育節目也種類繁多,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不過有一點卻讓人頗為擔憂,那就是當全社會都在熱烈關注孩子的理財教育時,父母的影響力是否會被削弱?
在這方面,韓國的國民銀行研究所針對小學生的父母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這份結果正好可讓大家來好好思考理財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
調查結果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當問到父母:“孩子在未來生活中最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什么?”絕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財能力。”當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及早將孩子送往國外念書,還有些父母為了讓子女學好數學而不惜砸大錢。不過在問到上述問題時,英語、數學卻排在次要位置。這個答案看似意外,卻也在我們的預料當中。因為父母都很清楚,我們周邊許多人并不是因為沒學好英語或數學而誤入歧途,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不能用正確的態度處理金錢,才毀了自己的一生。
在“何時開始進行理財教育?”的問題上,大多數父母回答為“小學畢業前”。由此可見,大家都把理財教育當做一件很緊迫的事情。不過當問到“是否已在家里進行理財教育?”時,絕大多數父母回答卻是“偶爾”或“不常”。
進一步問到“沒有進行理財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時,除了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興趣”,其他27%的父母回答為“父母的能力不足”。當問到:“你認為誰來教育孩子比較適合?”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學校”,選擇“家庭”的僅為,綜合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發現:
第一,“理財能力”比英語、數學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關心理財,家長也缺乏理財知識,所以沒有進行理財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學校或老師來代替他們進行理財教育。
其實,這只是家長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費、儲蓄習慣深受父母影響,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財教育過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關于“在養成消費和理財的習慣中誰的影響最大?”的問題,百分之的孩子選擇了“父母”,而只有的父母選擇了“自己”。結果說明,父母遠遠低估自己對子女的影響力。
這里有一項調查結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國儲蓄教育協會在1999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們理財知識,并指導具體方法”。不過在2001年,用同樣的問題向家長進行調查時,大多數父母的回答卻是“根本沒有對子女進行過理財教育”。
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調查結果呢?這其實并不難理解,孩子是在父母的“行動”中學到了理財知識,而不是在父母的“言教”上。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沒有意識到,也不管這樣的行為是好是壞,孩子確實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有關金錢的知識。究竟由誰來教導孩子理財,這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下一篇:管理零用錢感受攢錢的快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兒的電話號碼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