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第一、 兒童擁有從環境中選擇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對什么有興趣,他可以自由的選擇。
第二、表現在行動上的自由,進出教室的自由。怎么判斷一所幼兒園是否自由?兒童依據自己的愿望可以在教室里工作,也可以在教室外工作;兒童打破了我們以往認為的必須進了教室才叫工作,出了教室就不叫工作的做法。蒙特梭利說,有屋頂的是教室,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這完全取決于兒童自己對自己的把握,不取決于老師。所以蒙特梭利才說,頭六年兒童生命的精力是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自我創造的過程,所以需要自由。
第三、兒童擁有安靜時不受干擾的自由。
兒童擁有獨處的自由,選擇空間的自由。以往在我們的經驗中,我們認為,兒童時時刻刻都要有人盯著,他們不能有自己的空間,因為那樣危險。但實際上,我們說,到了一定年齡的兒童,獨處的時候,正好是自我創造的一個過程,所以兒童獨處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定的時間。
第四、兒童擁有自己發現問題、想出辦法與計策,并且自己選擇答案的自由。
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呢?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和經驗,我們成長的經驗中,總有老師把過程告訴我們,把現成的答案告訴我們,這個過程就是被灌輸的過程。我們沒有發現的喜悅,沒有探索的快樂,沒有獲得答案的成就感。兒童應該擁有這樣的權力,“我這個時候不知道,但是我遲早會知道的。”我的鞋穿反了,總有一天我驚喜的發現,秘密原來在這里。發現的時候,就會有成長的喜悅感。如果你告訴他:“鞋又穿反了。”你永遠都在跟他說他不行,他是笨的,小朋友都是笨的,只有大人是聰明的。
把發現的權力和驚喜,還給兒童。因為他必然能發現!他的發現是必然的,并不是偶然的,這只是一個過程。所以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
第五、 兒童擁有憑自己的意志將他的發現與人交換及分享的自由。
生命中最高的、最后的一個自由是這個自由。我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痛苦也罷,幸福也罷,都有一個愿望,就是與他人分享,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談戀愛的時候,如果真正愛上一個人,你一定要跟別人分享。而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也會找一個人分享,分享很重要。
是跟別人分享,不是宣泄,抱怨。我們需要在成長中練習分享,這樣我們才不會去宣泄。
前幾天,有一個孩子拿著巧克力,誰也不讓誰吃,但不斷地在跟別的小朋友說,“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后面的一句潛臺詞,你們看一看,我的爸爸對我的愛。這是在展示愛。
等到我們現在長大了,我們不再這樣分享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變得越來越孤獨,對人越來越冷漠,跟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對人的信任也就越來越少。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連接,有了連接,我們才不會孤獨,我們跟人一體化,才能達到最高的狀態。如果我們只是通過性愛來一體化的話,那是一個最原始的辦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分享,來達到心理和心靈的連接,而達到一體化,這樣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會舒服,才會愉悅。
教育的過程也是這樣,需要給孩子空間,讓他去分享。所以經常看到小朋友手上拿著好吃的、玩具,或者他爸爸給他買的手表,不斷地看,“老師你看,我爸爸給我買的手表”,沒完沒了地說,而且他要從早到晚的給你看時間……
這就是這個幼兒園給兒童提供的自由狀態。一個自由運作的理想班級,每個孩子都是有效的、理性的,而又自動自發地行動,并且不會做出粗暴、野蠻的行為,兒童之間是疏離和分離的,不扎堆,大部分是一個孩子、兩個孩子在一起,整個校園都是這樣的一片景象。這就是我們說的自由。
下一篇:從小養成觀察思考的好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孩子從小要學著大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