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育家是創造奇跡的人。
——作者手記
學生是在課堂上分化的。
坐在同一個教室里,讀一樣的書,聽一樣的課,而學習成績卻大有差別。因此,是否在用心聽,是否與老師同頻共振,是否有創造的火花閃爍,是學習成敗的分水嶺,進而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
這是我在閘北八中采訪時的感受。我也理解了劉京海為什么始終抓住學習困難問題不放,因為這是成功教育的最大難題。
學生以學為主,如果學習成績總是很差,他怎么會有成功的信心呢?劉京海的過人之處,在于發現了學習困難的原因,即反復失敗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失敗心理。
在一次教師業務學習會上,劉京海對實驗班的教師們談了自己的想法。他說:
“西方在解決差生問題時,習慣于把一個一個問題診斷出來,就事論事地矯治。我們稱之為‘西醫’,即腳痛開刀,胃痛開刀,頭痛開刀,現在已發展為更換各種器官,包括換腦子。這種矯治,在問題簡單、條件單一的情況下效果可能是好的,但問題一復雜,效果就差了。所以,美國雖有系統的矯治差生的理論和方法,可基礎教育合格率只有60%。
“我發現,解決差生問題較好的方法還是中醫的思想。中醫有兩個重要的思想:第一主張治本,從不舒服的地方出發去找病根,找主要矛盾,如脾虛、腎虧,等等;第二主張扶正祛邪,即主張扶植肌體自身產生一種力量戰勝疾病。這兩個基本思想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特別有意義,而教育問題,特別是差生問題往往是復雜問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尋求治療方法也許會更有效。”
夏楚參老師對中醫感悟深厚,對這番話頗為認同。他開始了大膽的成功教育實驗。
實驗班上課了。
讓實驗班同學意想不到的是,夏老師今天的要求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聽起來是那么幼稚簡單,卻又是那么新鮮刺激,誘惑每一個人都想試一試——
第一個要求是舉手,第二個要求是站起來,第三個要求是講一句話,第四個要求是講一句完整的話。達到了這四個要求,給80分,并且記入學生成績手冊。
從不舉手的李霞舉手了。
夏老師馬上叫道:
“李霞!”
李霞臉紅紅地站了起來。不過,由于緊張,這個小姑娘彎著腰、低著頭,哪兒也不敢瞧一眼,身子還有些顫抖呢。
夏老師微笑著說:
“我之所以先叫李霞,是因為她是第一個舉手的,這說明她是勇敢的。可是,她站立的姿勢還沒有達到標準,誰能為她示范一下呢?”
王宇站了起來。這個胖乎乎的男生搖頭晃腦,嘻嘻哈哈,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一只腳還在擺動。同學們一見都樂了。
“大家的笑說明,王宇的站與同學們心目中的標準還有距離,對嗎?”
見同學們紛紛點頭,夏老師說:
“我觀察了一些日子,發現許多同學的站法與李霞和王宇的站法很相似,一是害羞型的,一是隨便型的,這是缺乏自信和自尊的表現。我們中華民族對人的形象很有研究,提出了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的要求。”他走到李霞、王宇身邊,輕輕拍了拍兩個人的肩膀,鼓勵道:
“來吧,你們倆為大家示范一下。兩腿并攏,收腹挺胸,抬起頭來,目視前方!”
李霞像到了軍訓基地,扭捏了一會兒,終于抬起了頭。
她第一次體會到昂首挺立的滋味,似乎有一股熱氣從腳下直躥上來。
王宇收攏了雙腿,身子好像僵硬了,硬得他快要歪倒了,但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他還是勉強挺立在那里。
“來呀,為他們鼓掌!”
在夏老師的帶動下,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夏老師激動地說:
“他們站得多好啊!人,要抬起頭生活。站立,要站出自信,站出尊嚴。人之所以成為人,從動物進化為人,直立行走是重要的標志。我們怎么能倒退呢?”
他又一次叫李霞:
“李霞,你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好嗎?”
李霞的臉更紅了,汗珠也沁了出來。她低聲回答:
“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人。”
夏老師明明聽見了,但他搖搖頭,說:
“聽不太清楚,你站到最后一排去。”
李霞順從地走到最后一排。同學們都好奇地望著夏老師,不知道他又有什么新名堂。
夏老師說:
“從現在起,咱們要改變回答問題聲音像蚊子叫的狀況。標準教室直距七米。要求七米之內清楚地對話,這是給分的條件。答錯了不扣分,聲音小了扣分。來吧,李霞!”
李霞簡直快要哭了。長這么大,何曾在眾人面前第一個做示范呢?可是,夏老師一再鼓勵她,能讓他失望嗎?她張了張嘴,卻什么聲音也沒有發出來。
“怎么樣,大家相信她能成功嗎?”
聽到夏老師發問,同學們大聲嚷起來:
“她能成功!”
“李霞,拿出吃奶的勁兒啊!”
“李霞,拼啦!”
沒想到,李霞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她拼足力氣,幾乎喊了出來:
“我們要做真正的人!”
全班爆發了罕見的經久不息的掌聲。李霞沖回到座位上,禁不住淚流滿面。
夏老師充滿感情地說:
“我決定,給李霞100分!因為她剛才完成了三個突破,而且提煉出一句高水平的話。從今天開始,每個同學都要體驗舉手、站立、發言三個突破,這是走向成功的起點。”
“我們要做真正的人!”
自從李霞喊出這句震撼人心的話以后,實驗班在悄悄發生一些變化。
過去,每逢碰到學習難題,大家都紛紛逃避,唯恐自己出丑,而今同學們搶著嘗試,說錯了也不害怕。
過去,每逢集體活動,大家都習慣于依靠老師或班干部,而今同學們爭相獻計獻策,各盡所能。
成功教育的中醫療法在閘北八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開始恢復自信,開始主動學習,并努力養成積極發言的習慣。也許,這后一點更為重要,因為細究起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是學習習慣不好。
閘北八中的薛大榮老師曾寫過一篇短文,題為《成功的開頭》,記述了夏老師放低起點,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事例。
夏老師在批改作文。
“妙哉,妙哉!”他禁不住為學生高磊一篇作文的開頭拍案叫好。
“……一間教室,兩個監考老師,十六張桌子,三十二個學生,但一點聲音也沒有……”夏老師想起了伏契克《二六七號牢房》的開頭:“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是七步……”還有林嗣環的《口技》:“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用數字開頭的文章,不乏佳作。
夏老師調整了一下坐的姿勢,準備好好欣賞這篇作文,可是越往下看,眉頭擰得越緊。最后,他無可奈何地把作文擱在一邊,原來,除了開頭的29個字外,下面文字平平,內容空洞……
他嘆了口氣,呷了口茶,又拿起另一篇作文。奇怪,怎么看不下去?眼前浮現的仍是“一間教室,兩個監考老師……”他定定神,知道自己動了心緒,于是重新拿起高磊的作文看了又看。
“高磊的作文從未獲過高分,這次寫出這樣好的開頭,肯定動了一番腦筋……”
夏老師陷入了沉思。
在作文講評課上,夏老師把印好的高磊作文的開頭部分發給大家,接著又把后面的文字朗讀完,請同學們來評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平時作文成績較好的同學說,“我們大家幫他出出主意,讓高磊改好另外一半吧。”于是,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異常熱烈。夏老師也被深深感動了。
第二天,高磊把改好的作文送來了。夏老師忍不住馬上就看,邊看邊嘆:“妙哉!”
看完后,他盯著高磊問:
“你猜猜看,可以打多少分?”
高磊一臉惶惑,說:
“不知道。”
夏老師拍拍他的肩膀,爽快地說:
“90分!”
“真的?”
高磊睜大了眼睛。
從此,高磊寫作的興趣濃厚了,作文水平也越來越高。
下一篇:不要忽視孩子每個“第一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品質:質疑就是挑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