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常言道,“多年父子成兄弟”。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擺出大人的架子,并不能真正樹立威信,父母應該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因為父母在擁有家長身份的同時,還要扮演好老師、朋友等角色,多和孩子交流談心。孩子遇到困難時多鼓勵,孩子取得成績時多贊美,這些細節做好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在潛移默化中就得到升華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博大的,會讓孩子刻骨銘心,永生不忘。但同樣是在愛的呵護下,有的孩子感到幸福,有的孩子卻非常反感。究其原因,是因為有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去愛孩子,或者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或者缺少溫柔,對孩子嚴加管教。付出的愛不僅得不到孩子的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那應該怎樣去愛孩子呢?
“知心姐姐”盧勤是這么回答的:
1. 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賞識的神情告訴孩子“太好了,你讓我驕傲”;
2. 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這樣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愛你”;
3. 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愛的語言能夠培養出懂得愛的孩子;
4. 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聰明的父母總會給孩子留點“渴望”的余地;
5. 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細節最能使人動心,要讓孩子從生活細節里學會發現愛、感受愛,善于收集愛的細節的人會始終充滿激情;
6. 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讓孩子自小懂得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溺愛往往會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
7. 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
8. 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讓他們體驗到:索取可以使人滿足,但付出才會收獲真正的快樂。
生活中很多父母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即使耐心地去愛孩子,他們也體會不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看下面的例子。
夏天天氣漸熱,家里睡覺要開空調了,為了避免小可可睡覺時蹬被子著涼,可可的媽媽每次睡覺前都要給小可可穿上長褲,外加一件長袖衣服,但是小可可覺得穿無袖褂子和短褲涼快,當媽媽給他穿長袖衣服時,他就是不肯穿,媽媽幾次想抓住他,最后都被他掙脫了。可可媽媽只好等他睡著了給他穿。可是穿的時候,可可又醒過來不肯穿,折騰到最后,她忍不住發火了,打了小可可的屁股和小手,小可可哭著下床開門去找爸爸了……
第二天睡覺前,可可媽媽耐心地跟他說:“可可乖,開空調睡覺要穿長袖衣服,不然要著涼,咳嗽、流鼻水,這樣就要去打針,又要吃藥。”可可最怕打針和吃藥了,聽了媽媽的話后,乖乖地讓媽媽給穿上長袖衣服睡覺了。從這以后,小可可從心里體會到了媽媽的愛,媽媽每次給他穿長袖衣服,他都很配合,穿時還調皮地重復媽媽說過的話,“不穿長袖衣服睡覺要生病……”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小孩子其實很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能聽懂并接受的。
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父母會感到對自己的角色難以把握,不知道該以什么心理和方法去表達對子女的愛。其實這種困惑是很正常的,孩子畢竟都會慢慢長大,隨著他們生活閱歷的增長,他們會形成自己的意識和判斷標準,這種情況是每個父母都不能避免的。
每個孩子都擁有父母的愛,但有的愛卻顯得很蒼白、很無力。如何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愛的質量,讓孩子擁有一份厚重而有質量的愛,是擺在眾多父母面前的重要話題。
阿成兩年前下了崗,為了生活,阿成向朋友借錢買了一臺轎車跑出租。阿成早上出車會把妻子順便送出去,晚上回來也會把妻子接回來。可是阿成的鄰居卻從沒看到他用車接送讀小學的女兒上學和放學。
冬天,下了一場大雪,妻子給阿成打電話,要他去學校接放學的女兒回家。阿成并沒有用車接女兒回家,而是給女兒買了一件羽絨服和一雙棉靴子。送到學校后,他讓女兒換上,然后讓女兒自己冒著雪走回家。
女兒到家后問媽媽:“有許多轎車在學校門口接學生,爸爸為什么不接我呢?我不是他的親生女兒嗎?”妻子為此跟阿成生了好幾天的氣。
夏天,有一次早晨下大雨,女兒要上學,妻子讓阿成用車送女兒。妻子說完上班先走了,阿成把一柄花雨傘遞給女兒,讓她獨自撐傘冒雨去學校。學校距阿成家三里地,雨很大而且還刮著風。女兒什么也沒說,就打著傘背著書包上學去了。阿成開著出租車在馬路上看著女兒。風不時地刮歪女兒手中的雨傘,雨水打濕了她的花裙子和額前短發。
夜里,女兒發燒了。當知道阿成白天并沒有送女兒上學時,妻子發火了。而阿成卻不急不惱,和妻子講起他從8歲開始一邊讀書一邊打柴的艱苦經歷。想起少年時的件件往事,阿成熱淚盈眶。他說:“父母有意讓我多吃苦,從小就沒有太過于寵我,而是讓自己去體會人生的道理。所以,在人生的路上,別人流淚時我流汗,下了崗我也沒嘆息一聲。”
聽完阿成的話,妻子才理解阿成的良苦用心。
父母能給孩子許多愛,但父母卻不能代替孩子長大。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這份愛是有質量上的區別的。有的愛就像清水一樣,潤過孩子干渴的喉嚨之后就無影無蹤了;而有的愛則像濃濃的鮮血,注入孩子的身心,一生都在孩子的身上流動,給予孩子生命的力量。
下一篇:怎樣給孩子安定溫暖的家庭環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