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編者按:這是一個媽媽的幼兒成長日記,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媽媽由懵懂而覺醒,因覺醒而改變的過程。手記中媽媽對孩子細致的觀察,對孩子深沉的愛,對生命的思考每每讓我們感動。我們將以連載的形式刊登出來,一起分享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思考、她的感動……
“吃對兒童意味著心智的發展,意味著通過口對事物進行認識,意味著自尊,意味著選擇,意味著意志力的形成。如果在吃上不滿足,兒童在自尊上肯定發展不好,自尊心不強。他會經常看著別人的食物,這不是出于饑餓,而是一種心理需求。” ——摘自《愛和自由》
孩子口腔不滿足,這種情形隨處可見。例如我家樓上有個弟弟Maikou(5歲),經常會來找安安玩,慢慢地我發現他來的目的主要是吃!一般來了5分鐘后,就會央求安安:“我們吃東西吧!”或者“我想吃署片!”安安經常讓他自己去取食物。有一次,Maikou 正吃著署片,忽然聽到媽媽在樓上叫他吃飯,嚇得他立即蓋上蓋子,伸手迅速擦了兩下嘴巴,然后跑到陽臺,把手收到背后靠在欄桿上,象被罰站的樣子。明顯媽媽是禁止他吃這些東西的,否則孩子怎么會被嚇成這樣!
過去我也不例外,總限制孩子的零食,認為最重要是吃飽飯,零食偶爾一些就行。像糖果、葡萄干、雪糕等吃了容易咳嗽,不能吃!薯片、餅干、荔枝等吃了易上火,也不能吃!其它可以吃的零食也不能多吃,否則影響正餐的胃口。結果把安安壓抑成一只小饞貓,整天就鬧著要吃的。
有一次在動物園玩,看到一群學生在吃冰棍,安安饞得不行,也要吃。我說天氣還冷不能吃,他就去問他姨婆:“姨婆,你有沒有錢?”姨婆說:“我有啊。”他又問:“我想吃冰棍,但媽媽沒錢,你可不可以買給我吃?”姨婆聽完樂顛顛地帶他去買了,真把我氣暈了!
后來,看了《愛和自由》后,才知道了“吃是孩子的生命需要,吃有時比愛更重要!”我開始改變對孩子吃零食的態度。
初期,不敢太放開,是由我根據安安的喜好選擇來提供零食。慢慢地他發現以前不能吃的零食現在媽媽不再禁止了,別提有多高興!開始向我提要求了,于是我就帶他去超市自己選擇。這個修復過程非常有趣。
頭幾次,安安進入超市,只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食物,例如一根棒棒糖、一袋橡皮糖或一盒熊仔餅,就不再看其它東西了,要求立即結賬,并迫不及待地立即吃完。你想分享一點,沒門!回到家后,當想吃零食時就問我:“媽媽,我想吃點東西。”“想吃什么自己去柜子里拿吧,東西都在那兒。”“你拿給我吧,什么都行!”我就隨別拿點啥,他都能吃光。那時他毫無選擇性,就象個垃圾桶,只要是零食,照單全收!
接著,開始挑剔了,對餅干、山楂餅、話梅、瑞士糖等常見的食品已看不上眼,要吃Dove巧克力、品客署片、四洲紫菜、優之良品芒果干等,“品味”越來越高了。到了超市,一點不猶豫,推著車子看到喜歡的就拿。有一次在屈臣氏選購了差不多100元的零食,離開時,他意氣風發地走在前面,我提著沉甸甸的兩大袋食物跟在后面,看他的樣子心理得到了極大得滿足。在家里,我把食物放在安安隨時可取到的地方,但有些零食他買回來后就忘了吃,經常要我自己吃掉。所以說,孩子對吃的需求,不僅僅是嘴的享受,更是對買的過程的感覺需要和占有的需要——能自由選擇、能擁有自己的喜愛。
現在,安安去超市僅會選擇幾樣自己最想要的,很少會選購一大堆了,因為他已經確信當有需要的時候媽媽一定能滿足他。甚至當我提出要他去選購食物時,他總說不去,而要趕緊回家看書、畫畫什么的,說明現在他的精力已經逐漸從吃的方面轉向智能發展方面了。
但是也不是說完全放任不管,吃也要有規則。例如安安最愛吃糖,我就規定每天最多吃的量,而由他自己控制什么時候吃,每次吃多少,這也是一個意志力的建立過程。
我還發現過去限制安安吃糖,但他的咳嗽卻從來沒有徹底治好過。如今不限制吃糖了,只是在吃得多的時候補充兩粒甘草片,結果幾個月以來都沒咳嗽過。所以心理需求的滿足和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最好保證。
下一篇:寶寶共同指證的“壞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購買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