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倡導平等對話原則
大多數人接受的教子智慧是:兩個家長面對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要嚴格甚至嚴厲,讓孩子有些紀律和規矩;一個則溫存體貼,給孩子足夠的感情滿足和安全感。家長不管有什么角色分工,彼此之間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有沖突,必須高度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傳達始終如一的信息。如果家長兩個人彼此之間都不統一,孩子就管不了了。
我們雖然并不完全反對這樣的作法,但在教育孩子中卻引入了“常青藤原則”。這種原則講究討論。討論的前提則是大家意見未必一致,而且沒有誰是絕對權威。老師可能是錯的;學生如果真認為老師錯了,就應該挑戰。
在一些大原則問題上,家長確實必須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明確地、不容置疑地告訴她一些基本的是非。但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家長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很難在孩子面前掩蓋這種不一致。比如,我還很少見過不爭吵的夫妻。夫妻爭吵當然要避開孩子。但有時候避不開怎么辦呢?
家庭風波:女兒當法官
我們家就出過這樣一件事。我們的爭吵,起源于我教妻子開車。我們夫妻都是中年學開車,肯定比一般人慢得多,心里的挫折感也更大。我看著她駕駛,發出指令,她有疑義,不太愿意聽,我就火了。她則覺得我口氣太粗。結果兩人吵起來。這時,坐在我們中間的女兒,突然哭起來,我們兩人才醒過來,知道孩子因為我們受了驚嚇,情緒冷靜下來。
不過,孩子情緒已經變得很壞。我們干脆讓她參加爭論,只不過是平心靜氣、不再吵架而已。我們盡可能以最溫和的口氣,向她陳述自己的理由,然后讓她判斷是非。于是,一個小家庭會議,孩子成了小法官,我們夫妻兩人向她反復申明自己的理由。女兒聽完我們的陳述,認為雙方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一定的錯誤。她把對在哪里、錯在哪里,也大致都一一指出。我們倆也都很虛心聽了她的意見,彼此道了歉,而且都特別感謝女兒,說這次多虧了她為爸爸媽媽化解沖突。女兒一下子心情就好起來,安然入睡。
避免父母的“信仰危機”
把孩子請進來、判斷大人之間的是非,并在必要時幫助她作出判斷,最后聽從她的“權威”,孩子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覺得家長關心并聽從她的意見、能夠被她說服,事情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一下子就有了安全感。同時,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鼓勵和培養她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信心,讓她切切實實地感到她是多么重要,她能夠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夠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庭。她沒有被動地聽家長解釋、教說,而是主動地進行評判、說服,最后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番經歷將使她覺得自己不僅不是無助的,而且具有駕馭世界的能力,并由此逐漸發展出自己的責任感。
平等的對話式教育,不僅鼓勵孩子提出疑問,而且幫助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培養他們以理性的、討論的方式解決不同意見的習慣。不過,獨斷的家長,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向孩子解釋這些價值和規范背后的道理,只是簡單地讓孩子接受,自以為孩子長大后自己就會理解。可惜,這些家長忘記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所信奉的價值和規范,是當家長的基本功能。當你逃避這種責任時,孩子就可能反叛。比如,你在孩子小時候呵斥孩子,嚇得孩子按你的意志行事,短期內似乎省了不少事。但是,孩子長大一點后,有重要的事情就不會找你商量,甚至隱瞞、反叛,惹出許多讓你頭疼的事情。最后你省下來的時間,要加倍償還。
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本身就有許多缺陷,視野很受經驗和學識的限制,常常犯錯誤。給孩子的指令,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如果你一味要在孩子心中把自己塑造成永遠正確的英雄或權威,那么一旦孩子長大、發現你犯的許多錯誤后,就會有幻滅感,產生對父母的“信仰危機”。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當他自己參與了決策過程時,即使決策的結果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愿,也覺得自己有責任合作。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標是將他或她培養成和所有人都平等的、能夠為自己負責的成人。如果你習慣了以不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永遠會處于不平等的位置上,不可能為將來與人平等的生活作好準備。“常青藤原則”不是教孩子服從,而是教他如何成為自己的和世界的主人。
下一篇:請這樣和你的孩子說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做孩子的“小鬧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