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朋友型親子關系
情景一:父母不介意對孩子說“對不起”,每天分享各自遇到的快樂事。
周末,媽媽跟兒子在家看書。
“棟棟,你看,這只小熊多可愛!”還沒等兒子反應過來,媽媽又補充一句:“對不起,媽媽打擾你看書了。”
“沒關系,我等會就來看你的小熊。”兒子抬起頭,表示理解。
5分鐘后,媽媽看到兒子合上書本了,才把她剛才覺得好看的小熊遞給兒子,兩人笑成一團。
講述人:王艷,媒體從業員 兒子棟棟,5歲半
之前看中央臺的一個節目,我記得最深刻的,就是主持人在前半部分總結楊瀾的育兒心得:如何跟孩子相處?就是和孩子交朋友。短短一句話,卻引發我很多感想。
今年3月,我跟兒子做了一個“平等交易”,我們約定,每晚睡前15分鐘,大家都交換當日發生的開心事。開始時,都是由我先說,慢慢引導兒子告訴我他在幼兒園發生的事,后來,一到睡覺時間,他就主動傾訴起來。久而久之,我在平等的交談中,除了知道他每天發生的事,還知道了他的感受和想法。
試問,如果我不是跟兒子交朋友,他又怎么會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如此詳細地告訴我呢?
師長型親子關系
情景二:父母繼續學習,不斷充實,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瑩瑩:媽媽,為什么大象的鼻子可以吸水,但我們的鼻子不可以吸水呀?
媽媽:……
爸爸:因為大象的鼻子長,我們的鼻子短。
瑩瑩:那大象怎樣吃香蕉的呢?
媽媽:(中氣十足地回答)用嘴巴嘛!先用鼻子把香蕉卷起,然后塞進嘴巴。
瑩瑩:它不用剝皮嗎?
爸爸:不用的啦,就這樣吃!
瑩瑩:我也想這樣吃,我也想做大象!
爸爸媽媽:……(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哭笑不得。)
講述人:姚志聰,外企策劃人員 女兒瑩瑩,4歲
女兒可算是我的半個“老師”,她進幼兒園后經常回家表演詩朗誦,還嚴肅地指出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標準,為了不被女兒嘲笑,我們夫妻倆就一絲不茍地按照兒童讀物上的拼音進行強化練習。隨著女兒背誦的詩歌不斷增多,我們的普通話也越來越標準了。
如果說學習普通話是被迫練習,懂得發散性思維想問題則是主動學習了。三四歲的孩子特別愛發問,而且他們的問題都讓成人很難回答得圓滿,我回答時既不能蒙,又要用她聽得懂的詞匯。而且每次回答的答案你得記清楚,因為她隨時會用你說過的話”教“回你。
偶像型親子關系
情景三:平凡的我們只要有比孩子強的地方,就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偶像,這個一技之長在孩子眼中門檻很低,哪怕只是洗衣服特別干凈。
“今天同學都說你幫我做的房子手工最漂亮,媽媽,你最棒!”
“是嗎?謝謝你!”
“媽媽,以后我什么都不學,只學你那樣做手工。”
“只會做手工不能養活自己的哦。”媽媽說。
“不可能,像媽媽那么棒怎么會養不活自己?”女兒滿足地說。
講述人:譚小文,幼師 女兒佳佳,3歲
在兒童的眼里,凡是比他厲害的人,他都稱為偶像,所以他們有很多偶像,家長首當其沖,理所當然成為他們的偶像。
我的職業要求我會畫畫、會做手工、會跳舞,而且在幼兒園里要領導小朋友做游戲,這些都令女兒羨慕得不得了。她時時希望自己能迅速長大,迅速成為一名老師,成為可以統領一群孩子的人。
專家意見
新親子關系彰顯進步
亦師亦友的新式親子關系正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這有利于促進幼兒健康的心理教育,便于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亦友,體現了平等;亦師,則包含共同學習。因為有了孩子的帶動,促進家長的成長,孩子帶來的新信息,也是父母要求不斷學習的動力。這樣相輔相成,對推動親子共同成長有正面作用。在亦師亦友過程中,父母還需要適時對孩子有一定的約束,讓父母的話產生權威。父母可以利用之前建立的“偶像形象”,跟孩子共同訂立良好行為習慣的規則,以便長大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至于在朋友、師長和偶像這三者關系中,父母如何把握好各個度,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慢慢摸索,不斷調整好自己的角色。
如今的年輕父母更傾向于放下爸爸媽媽威嚴的姿態,跟孩子平等地交往,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樣的變化令親子關系產生微妙的張力,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亦師、亦友、亦偶像。
下一篇:如何為孩子選擇好的保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正確引導改掉孩子惡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