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兒子7歲半了,上小學二年級,“7歲,8歲狗也嫌”,這是一句民間的老話,但是兒子卻讓我非常省心,究其原因,應該歸功于從小對他進行“言而有信”的教育吧。
從兒子懂事開始,我們就特別注重對他這方面的教育,只要對他承諾過的事情,就一定會兌現,但是對沒有把握的事,也不會輕易許諾,哪怕兒子再哭再鬧,只要認為不合理,絕對不會答應他。還是在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有次兒子想讓我下午早去接他,我因為不敢確定,所以沒有答應他,后來他的懇求就開始帶了點哭聲,同事們看不下去,勸我說“你先答應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淚”。可是我卻認為,如果我答應了他,那下午就必須早去,可是我真的沒有把握下午會不會有別的情況,如果有事情我走不開呢?所以最后還是沒有答應他。再比如對孩子的褒獎,只要答應了他,無論事情有什么變故,我們都一定會做到。久而久之,兒子也適應了我們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鬧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所謂“一諾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夏天的傍晚,兒子和同齡的小伙伴在樓下的空地上玩耍,只要我在樓上喊一聲他的名字,他就會乖乖地上樓,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糾纏:“再玩5分鐘吧,”“我還沒玩夠呢!”因為玩多長時間是我們協商好的,這一點我并不專制,會讓他自己安排時間的長短,但是只要規定好了,你就要遵守,到時間必須回來。看電視也是如此,說好看多長時間到時候必須關掉。形成習慣后,兒子一點沒覺得受壓抑,而是時間觀念更強了,責任感更強了。有次去鄰居家玩,說好7點回來,可過了一刻鐘還不見動靜,我很惱火,這是前所未有的。打開門叫出兒子,他滿臉委屈:“叔叔和阿姨出去買東西了,讓我照顧好虎子弟弟,我都答應叔叔了,在他們回來之前,絕對不能離開……”我這才明白,可是也對他的做法提出了更好的建議,比如應該給媽媽說一聲,比如可以把作業拿過去做,結果他很高興地接受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我們大人也是一個無形的督促,有時為了打發孩子,也曾經有過想隨便找一個借口的時候,希望能蒙混過關,可是兒子不依不饒:“你還是媽媽呢,竟然說話不算話。”說的我好汗顏。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從自身做起,注意言傳身教,不讓孩子挑出毛病。這樣教育起孩子來,不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還培養了孩子“誠信”的美德。
下一篇:隔代該不該提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寶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