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隔代撫養教育多出現在雙職工的家庭,把孩子交給祖輩撫養,既可讓老人因撫養孩子有事可干,內心充實,又因老人有育兒經驗及血緣親情關系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可謂一舉多得。但也有人認為隔代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會過分袒護、嬌縱孩子。怎么全面看待這個問題呢?看看大家的討論。
正方
網友丁丁:有三大好處
一是時間充裕。老人退休在家,比年輕的父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二是老人更有耐心。小孩子常做錯事,老人能耐心講解,規范孩子的行為;三是共享天倫。很多老人晚年都有孤獨感和失落感,有孫子、孫女陪在身邊,共享天倫之樂,對老人心理健康有好處。
讀者王先生:
騰出時間忙工作
老年人閑賦在家搞好隔代教育,可以使兒女騰出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業,能給家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改善家庭生活。長者的經驗在很多時候還是有效的,能讓孩子更加聰明。
讀者李女士:
利于傳承美德
孩子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勤勞、樸實、節儉、誠信、孝順等現代社會并不過分強調的傳統美德會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孫輩,從而代代相傳,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道德行為規范,這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反方
讀者李先生:
阻礙創新精神培養
老人們的養育和教育觀念相對傳統,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于運用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于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現出的“破壞”、“冒險”等行為,總是急著制止,缺乏引導。所以,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接受新知識慢,反應也不靈敏,不利于培養創新精神。
讀者劉女士:
易造成感情斷層
祖父母的養育不能取代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一味將孩子推給老人,容易造成了感情斷層。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孩子嬌生慣養,創造力缺乏,盡管老人對孫兒女疼愛有加,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增添了老人精力和心理的負擔,擠壓了老人的晚年生活空間。
網友洋洋媽:
易生心理問題
首先,孩子模仿能力極強,長期處于老年人的生活氛圍中,可能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其次,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外出和運動較少,不利于培養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寬容的性格;第三,老年人往往包辦孩子的雜務,產生依賴后,孩子就會缺乏自信心和應變能力,而且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專家觀點
英才·銀座幼教集團總園園長趙春梅:
孩子需要階梯式教育
隔代教育沒有絕對的利弊,關鍵看教育效果。現實生活中,的確祖輩對孩子會比較溺愛,但不能以偏概全。有人片面地認為父母的管理教育才能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才能培養獨立意識,但“無情未必真豪杰”,對孩子絕對不能放任自流,祖輩只要方法得當,一樣可以培養出富于現代感的孩子。
用教育的行話說,對孩子的教育需要階梯式教育。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哪個層面的教育都不可少:第一,幼兒同伴之間交往、合作、分享的體驗式教育;第二,父母、教師對孩子有意、專注的經驗式教育;第三,祖輩對子孫關愛、體貼的傳承式教育。如果祖輩們的整體素質比較高,言傳身教,從小注意孩子一言一行的培養,孩子在啟蒙階段就會養成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相反,隔代親就會寵壞了孩子,影響其成長。
另外,家庭中要形成平等、民主、和睦的氣氛,讓孩子有發言權,孩子在其中成長,性格上就會更健康。
下一篇:不要給孩子的興趣設定軌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就要“言而有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