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08年1月,豆瓣網上有個“父母皆禍害”小組,聚集了3萬多80后成員。為什么80后子女用“父母皆禍害”來形容他們的50后父母呢?他們說,是因為50后父母用自己的時代特征留下來的印記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維來規定子女的前途路線,從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80后子女生活的時代已經完全改變,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思想,這個小組是年青一代爭取話語權的一種方式。
2011年11月,屈穎妍的《怪獸家長》出版,引起眾多家長反思:今天我“怪獸”了嗎?為什么家長都成了虎媽、鷹爸、狼爸等“怪獸”?
2011年12月,《斗媽大全》在網絡上迅速躥紅,作者是兩個北京的四年級小女孩,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20余招“斗媽”招式。
而龍應臺是在和兒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現在應該怎么做媽媽”的。她在《孩子,你慢慢來》里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她在《目送》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時,不是陪孩子讀,而是一起讀,一起成長。是的,我們可以成長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成長為更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媽媽,成長為有協助能力的媽媽。
比如—和孩子一起讀安東尼的《我媽媽》,我們自己一定也會喜歡這個媽媽—心靈手巧、笑口常開,壯碩能干、多才多藝,溫柔體貼、快樂開心,她總有辦法使難過的孩子變得開心起來……
媽媽是孩子的避風港,不管媽媽是電影明星,還是個大老板,她都是“我媽媽”,“我愛她”,而且“她也愛我(永遠愛我)”!這本書巧妙地提醒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無所不能的智慧“超人”……媽媽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媽媽你好嗎?》是后藤龍二從一個孩子的作文中獲得靈感而創作的。
母親節快到了,老師要求大家給媽媽寫一封感謝信,這個四年級的小男孩給媽媽寫的信,可以讓更多的媽媽思考—
同桌的勇介寫了“謝謝你天天給我做飯”。
我說不出這種話來,我說我想說的吧。
—你的孩子還敢跟你說真心話嗎?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你的口頭禪。
不管說什么,你最后總是會加上:“明白了沒有?”
—你也會如此不放心地啰啰唆唆吧?
天天學踢球、空手道,還有鋼琴和英語,我太累了。
一進教室我就趴在桌子上。
太累了,我無法強打精神。
沒有辦法,我睡著了,在課堂上。
——你也會用各種課外班去填滿孩子的課余時間嗎?你也會讓孩子每天累得就想睡嗎?
第二個想說的:不要整天說我的房間像“豬圈”。
我不是豬,是人!
你喜歡房間整整齊齊,可我習慣亂七八糟。
要是房間里太干凈太整齊了,我會有點兒不自在的。
東西堆得滿滿的,房間里有很多我的寶貝,我才會快樂。
——你罵過你的孩子是豬嗎?你把孩子的寶貝當垃圾扔掉過嗎?
有一次,我怕被罰,躲進了學校后山。
那天,你過來找我,連班兒也沒上。
我以為你肯定會罵我,沒想到你沒有生氣,一邊說著“晚霞很漂亮啊”,一邊和我一起撿橡子。
回家的路上,你買了根冰棍兒。我們倆你一口我一口輪流吃。
——你會諒解孩子的錯誤嗎?你和孩子有過這樣的幸福時光嗎?
你也別太著急了,穿著高跟鞋摔跤,那可不得了。
——你能體會到孩子對你的關心嗎?
不好意思,零花錢快花光了。
我現在是個窮光蛋。只能送你一朵康乃馨,還有一打洗碗券。
節日快樂,媽媽!
——你會珍惜孩子的感恩和諒解嗎?
每次我與媽媽們分享這本書,媽媽們都會笑倒一片。因為媽媽們總能從這位孩子的作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孩子對自己的感覺,還能找到自己應該改變的地方。
TIPS:
仔細看封面,和孩子一起猜猜會是什么故事。
找一找,想一想書中的“豬”是怎么變成的。
做一次關于書中“豬”的家庭討論。
讀《朱家故事》時,先讀封面猜故事吧。
媽媽彎著腰,背上背著爸爸、大兒子、小兒子,這就是朱家的生活狀況?在這樣的家里會發生什么事呢?你家是不是也這樣呢?哈哈,讀完了你和孩子都會爆笑,笑完后媽媽爸爸都會陷入沉思吧?讀完后你家的生活會發生一些改變吧?
媽媽,是不是你什么都做,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就夠了呢?
是呀,媽媽不可以大包大攬,要學會分工合作,給孩子學會生活的機會,讓爸爸做孩子們的榜樣,也參與家務勞動……
TIPS:
了解《阿爾菲出走記》作者畫著有趣的出走經歷。
和孩子演一次離家出走,家長演出走的孩子,孩子演媽媽或爸爸,讓孩子體會出走的不對,而不是講給他聽。
教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回想媽媽陪我們長大的過程,讓我們至今難以忘懷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來讀《阿爾菲出走記》吧。
阿爾菲有一雙心愛的小紅鞋。可媽媽說它們已經不合適他穿,要拿它送人。阿爾菲決定離家出走。媽媽幫著阿爾菲收拾行裝。她說阿爾菲可能會口渴,就給他準備了一大壺好喝的涼水,然后又讓阿爾菲帶上手電筒和備用的電池。接著,媽媽又提醒阿爾菲把他可能需要的物品都拿出來裝到袋子里,還有他心愛的巴迪熊,還有書……阿爾菲固執地穿上了小紅鞋,還拒絕了媽媽在他的背包里裝進一
個擁抱……媽媽囑咐道:阿爾菲,到了外面要當心喲。阿爾菲走到院子深處,背不動也走不動了,于是鋪開毯子開始
休息……
這時,他發現鞋小了,腳開始疼了,他就把小鞋子給巴迪熊穿上,還給巴迪熊讀故事書。他像媽媽照顧他那樣來照顧巴迪熊,可是,他還是想媽媽。
于是,他在袋子里找啊找,怎么也沒有找到媽媽的擁抱。
當他可憐巴巴地朝家望去時,望見媽媽正張開雙臂朝他走來。
阿爾菲高興地對巴迪熊說:“媽媽帶著擁抱來了!”“別擔心,我們再也不用離家出走了。”
最后一幅圖是孩子緊緊地抱住蹲下來的媽媽。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會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自主選擇性。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叛逆”。面對孩子的叛逆,有些家長或束手無策,或實施重壓令其服從。阿爾菲的媽媽無疑是個智慧的媽媽,她把阿爾菲的“離家出走”,當成一場母子之間的游戲。
媽媽把阿爾菲的離家出走假裝成一次他的旅行,還幫他準備行裝,讓阿爾菲在所謂的離家出走中,體驗到了獨自出行的不容易,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小。
阿爾菲知道自己錯了,礙于面子還是不愿低頭承認錯誤。媽媽沒有不耐煩,也沒有在孩子意識到錯誤時數落孩子,而是在孩子最需要她時,出現在孩子身邊,給孩子最最溫暖的擁抱。就像《好疼呀!好疼》這本書里傳達給媽媽們的信息—孩子在6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被認同感,當孩子需要你時,你應該就在孩子身邊。
“嗚哇—”小動物們哭了。
“嗚哇—”小女孩也哭了。
“咦?怎么了?”
瞧,它們的媽媽立刻跑了過來。
媽媽把孩子攬在懷里,念一句—“疼疼”飛走了。
只是一個簡單的小魔法,寶寶們就不哭了!
媽媽們一定知道了這個簡單的小魔法,其實,這魔法的要點就是來到孩子身邊,傳遞給孩子來自媽媽的溫暖和安全感。
TIPS:
與孩子交換角色玩《你醒了嗎?》的游戲。
讓孩子在不同角色中體會媽媽的愛。
在連續的問答中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圖畫書《你醒了嗎?》很好玩,也很耐人尋味。
媽媽,你醒了嗎?
……
你怎么還不醒啊?
……
為什么你睡著啦?
……
為什么現在還是晚上呢?
……
為什么太陽還沒升起來呀?
……
為什么星星還在天上呢?
……
下一篇:教孩子把對同學的喜歡表達出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決孩子與人相處的煩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