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內容提要:遭遇美國教育——高剛做訪美學者時,將的10歲的兒子送進了美國學校,由此遭遇美國教育。美國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沖天:《我怎么看人類文化》;《中國的昨天和今天》;學習二戰史,竟然讓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持什么意見?”中學物理課,作業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項目城市照明系統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
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種種躲閃不開的沖突與思考,種種的疑慮、困惑接踵而至,美國教育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我們中國人是否認真反省過我們的教育?我們中國的教育有缺陷嗎?如果有,在哪里?我們這樣一個正在全面謀劃自己未來前程的民族,應該怎樣審視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教育環境?
作者簡介
高鋼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2年作為有特殊貢獻專家,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在華聲月報社(后華聲報電子版社)歷任記者、社長助理、華聲報電子版主編、副總編輯、總編輯。
2003年9月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歷任新聞學院副院長、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
編輯推薦
同名報告文學為天涯十大熱貼之一
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想的碰撞,
如驚雷閃電,帶給我們永久的驚喜和啟示!
因為與美國教育零距離接觸,高鋼教授以鮮活的細節,展現了中美教育的差異——
不同于中國學生學歷史時的死記硬背,美國小學的歷史課竟然沒有課本!老師擔心一本書限制了孩子的視野,他們讓孩子自由地閱讀感興趣的歷史書、自編自演歷史劇、參觀歷史博物館,看紀錄片、電影,方法萬千,生動有趣;
不同于中國學生的枯燥的題海戰術,美國學生的作業千奇百怪。造紙房子,觀察螞蟻,從小學開始,美國老師就讓孩子動手、動腦。進了中學,美國老師甚至讓學生去參與研究城市燈光布局的市政項目。美國學校培養學生的著眼點不是前人已經找到的答案,而是孩子們進行全新創造的能力;
不同于我們對小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抽象道德教育,美國人引導孩子愛護小小的蜂鳥,籍此培育愛心;
不同于中國學生常寫的作文題目《一件小事》、《我的一天》、《我的同學》,美國老師給小學生留的作文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我看人類文化》、《你認為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有什么局限》。讓孩子思考一些大問題,孩子就會視野開闊,胸襟有大氣象。如果有一天,我們孩子在作文中闡述《阿拉斯加的石油該不該采》、《我看密西西比河》、《中國改革的得與失》時,他們有可能成為一個關心時事,關注國計民生且有國際視野的公民。
我長期關注家庭教育,心中的純真和熱情始終未變。家教類圖書成百上千,近幾年已成為出版界的一大門類,蔚為壯觀。但有識見的專家并不太多,公認的好書亦鮮見。高鋼的“遭遇美國教育”——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書,它給人以意外的驚喜。
我想,“遭遇”這本書,無論孩子還是家長,無論準備出國留學還是在國內求學,對懷著真知的人,都可能受益無窮,影響其一生的成長。
下一篇:溺愛孩子可導致七大可怕后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最不該犯的七個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