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時候,那種比較懦弱、沒有主見的孩子,往往有非常強硬的父母,為什么?
以吃飯為例。假如你讓別人點菜,“來來來,您點,喜歡什么點什么!”對方果然點了。點一個,你說:“這個菜不好吃,另外點一個!”人家另點一個,你說:“這個菜經常吃,來個新鮮點兒的!”人家再點一個,你說:“這個太貴,來個實惠點兒的!”那他一定是把菜單一撂:“得,還是您自己來吧!”
孩子也一樣,要讓他有主見、有自信,就一定得尊重他、一定得放權,事事都由你來決定,什么都逃不脫你的手心,他還怎么可能釋放自己?
我們經常說要尊重孩子,怎么才算尊重?首先你得承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對世界有著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他所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有他自己的理由,都是符合他自己的需要的。尊重孩子,就是承認他的合理性,站在他的角度去體察和思考,給予理解和包容。
人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原因,這個原因也許在你看來是不可思議,對他來說卻是自然而然,假如雙方發生分歧(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你要堅持你自己,必定就得否定他,如果生活中總是以他被否定為結果,那么,他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放棄,干脆什么也不做,免得自討沒趣。這種認識一旦固化,成了一種人生態度,那么他在一切難纏的人面前、在一切難辦的事面前,都會放棄,怎么可能自信而積極?
所以,對孩子首先是要包容、要尊重,承認他的合理性,接受他的選擇,贊賞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才是引導。生活中你要給他“做主”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嘗試、去選擇、去決定、去承擔后果。在這個過程中去學習和感悟、去發現自己的力量,這是他人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構成他人生態度的重要成分。
不是自己決定的事,自己是不會承擔責任的。很多孩子承受力差,一旦遭遇挫折,就總是歸因于別人,遇到困難,總是怨聲載道,不是自己去想法克服,而是埋怨別人、抱怨環境,其原因往往就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一切都由別人安排的結果。另外,嚴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害怕失敗,這也是他們推諉責任的原因之一。
其實,飯館里的菜,都是吃不死人的,只要還在你的承受范圍內,他點的,就讓他吃,又能有多嚴重的后果?開始不會點,考慮不周,多點幾次也就老練了。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如果這種事總是出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匯集起來分量就很重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推崇大智若愚,過于敏感,必然陷于瑣碎;事事認真,反而與“大智”擦肩而過。
水至清則無魚,過于完美,過于理想化,將生活的雜質完全都清除了,生命反而會萎縮。蓬勃的生命正是在各種雜質中生長的,孩子的力量也是在無數次的錯誤中積累起來的。要給孩子機會!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