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魯魯做作業,我坐在一邊給他補校服,突然心有所動。
一說起慈母,就很容易想起孟郊的詩,想起那位一針一線為將要遠行的兒子縫衣服的媽媽,“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場景,母愛才有了依托,才會引發出那千古的感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是具體的,感恩也才是具體的,所謂“孝”心,只有在這樣的場景中,才是一種溫暖而有力的情感。
現在的母親已經用不著再為孩子縫制衣裳,現代的科技進步、社會進步,已經將女性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女性可以不再為一些具體的勞作所累。但減少勞作的同時,也意味著與孩子的具體接觸減少了,孩子能夠具體可感的愛減少了。
有一首歌里唱道:“最喜歡的,是媽媽的三鮮餃……”(大意)其實,我們回憶起親人的時候,真的沒有太多太大的事情可講,就是那些細節,某一個動作、某一個神態、某一個場景、某一件事……我至今記得,小時候咳嗽不止時,吃什么藥都沒有效,媽媽著急地拍著我的背,突然她低下頭,用嘴貼著我的背心,向我哈氣,一股灼熱的氣流剎那直透整個胸腔,隨著她一口一口地哈氣,熱流傳遍全身,我真的就不咳了。
這就是媽媽,沒有什么大事情可講,就是這些小事,就是那熱流傳遍全身的感覺。
我十二歲就離開家過集體生活,真正和媽媽每天相處的時間,也就是這12年。12年,沒有多少驚天動地的事,但每天的瑣碎所積累起來的東西,竟是我整個生命得以建立的基礎;這12年的記憶,竟是一種永恒,我活到哪一天,它就伴隨我到哪一天。
做一位慈母,真的得從小事做起。如果我們不肯為孩子做這些小事——麻煩而又不起眼的小事——沒有在這些小事中付出溫柔和耐心,孩子的記憶中,缺少了具體的意象,對于“愛”的理解,恐怕也就空洞干癟了,他將來的生活也很有可能延續這種空洞和干癟。
下一篇: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就是最好的學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