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什么說中國傳統家訓書籍中最早、最系統、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顏氏家訓》呢?《顏氏家訓》作為“百代家訓之祖”的地位是如何確立的?
《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他所屬的山東瑯琊顏氏家族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上百個大門閥士族之一。顏氏家族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后代,漢末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士族。在曹魏時,顏家就出了幾個兩千石的大官,東晉時的顏含做到了侍中、國子祭酒,封西平靖侯。顏之推就是顏含的九世孫。這個家族一直很昌盛,直到唐宋。例如唐朝有名的學者顏師古,就是顏之推的孫子。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平原太守)、在安史之亂中壯烈犧牲的顏杲卿(常山太守,顏真卿的堂兄)也都是顏之推的后代。
顏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確定,大約在公元595年左右。他出生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歲時北朝的西魏軍攻陷江陵,他那時已在梁朝為官,因而被俘,遣送西魏。兩年后他舉家冒險逃往北齊,想假道北齊返回江南,不料又碰到陳霸先廢梁自立,建立了陳朝,于是他只好留在北齊。二十年后北齊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
所以,顏之推一生經歷了南梁、北齊、北周、隋四個朝代,在四個朝代都做過官。其中,以在北齊做官的時間最長(二十年),為黃門侍郎,官位也最清顯,所以《顏氏家訓》一書他自署“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撰”。(《顏氏家訓》一書,他在北齊做官時就已動筆撰寫,但最后成書的年代應在隋文帝時,因為書中有幾處提到“天下一統”,而且書中凡“忠”字都以“誠”代替,是為了避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的諱。)
《顏氏家訓》共分七卷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書的序言,最后一篇《終制》則是顏之推的遺囑,中間十八篇,分別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
書中所講內容可以大致分為幾大部分:
第一,如何教育子女。
第二,如何處理兄弟、妯娌、繼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第三,如何治理家庭、維持門風。
第四,告誡子孫要努力讀書、要務實、要知足、要注意養生,等等。
顏之推關于家庭教育這幾方面的思考,今天仍然是我們大家關心的問題。
顏之推為什么要寫這本家訓呢?他自己在序言中說,對于修身齊家,古代圣賢已經講得很多,也有很多著作傳世,再寫這些,會不會像“屋上架屋,床上施床”一樣重復啰唆呢?
當然不會。有些道理雖然圣賢都講過,但經由自己身邊的人講出來,往往更有說服力,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同樣一句話,因為說話者是他們所親近的人就信服;同樣一個吩咐,因為吩咐者是他們所敬服的人就遵行。要禁止兒童的過分頑皮,那么老師、朋友的告誡,就不如侍婢的勸阻命令有效;要制止兄弟之間的爭斗,那么堯舜的教導,還不及自家妻子的規勸誘導有效。)這其實也解釋了我們現在為什么強調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家長為主,因為與孩子相處最多的是家長,孩子最容易接受來自家庭的影響。
顏之推寫這本書,是希望能給自己的子孫一些有益的訓誡。他尤其感慨,顏氏家族雖然素來“風教整密”,但是他自己因為九歲就遭到家難,父親過世,沒有受到嚴格的管教,長大后養成一些壞習慣,經過長久的磨練才改掉。他說自己“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于斯”(經常是心里跟嘴巴作對,理智與情感沖突,夜里覺察到白天的不對,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誤,自己哀憐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至于落到這種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再蹈覆轍:“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后車耳”(所以,我留下這二十篇文章,用來作為你們的后車之戒)。
《顏氏家訓》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深思熟慮的產物,包含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
下一篇:顏氏家訓:重要場合的行為規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獨立性是培養出來的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