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瘋狂英語品牌的創始與代言人李陽,在中國的英語教育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陽與瘋狂英語學校的美籍女老師Kim相愛,Kim未婚先孕,飛回美國生下女兒。兩年后,她抱著女兒來中國認爸爸。兩歲的女兒竟然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這讓李陽目瞪口呆。因為想給懂事女兒一個完整的家,也因為十分佩服Kim的教育方法,李陽與Kim組成了幸福的家庭。李陽家中現在一共三個女兒,昵稱"公主團"……公主團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于中國父母的教育……
李陽如是說
有些中國媽媽把新生兒當做一個肉球(一個只會吃喝拉撒睡的肉球)對待,而美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美國家長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跟他說話,就給他講道理,就把他當成大人來對待。他有權決定自己生活上的事情,他有選擇的自由。西方父母認為嬰兒也有尊嚴,所以西方人對小孩子都非常尊重。中國家長雖然理論上認同要尊重孩子,實際上很多時候做不到。
瘋狂英語品牌的創始人與代言人李陽,在中國的英語教育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98年,年輕美麗、身材高挑的Kim來到了中國。她當時是美國一所中學的英語教師,前往吉林一所中學考察英語在中國的教學現狀。應了那句俗話“千里姻緣一線牽”,到中國的第一天,Kim就遇到了在這所中學演講的李陽……如今,兩人已經有了三個女兒,昵稱“公主團”。
嬰兒也要有自我服務技能
李陽一共有三個女兒,大女兒李麗2008年正好6歲,二女兒李娜兩歲,三女兒李花才兩個月。帶三個孩子,Kim竟不要保姆。李陽有兩個助手原本住在家里,因為他們嬌慣孩子,Kim讓他們全搬走了。Kim從早晨醒來到晚上睡覺,一刻都停不下來:每天打掃衛生,拖著三個孩子去超市購買日用品,三個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食譜……她無怨無悔地付出,身上有一種很多中國母親都無法匹敵的吃苦精神。
像所有的美國家長一樣,Kim非常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life skills)。
孩子八九個月,能自己端住杯子時,就開始自己喝水;能捧住飯碗了,就開始自己吃飯——雖然一開始吃得滿地、滿身都是;剛會搖搖晃晃地走路,孩子就自己提了小凳子去衛生間——個子太小,要踩上凳子,才能夠坐上馬桶,手紙常常被她拉得老長老長。中國父母都不情愿孩子把家搞成這個樣子,但Kim像所有的美國媽媽一樣,認為把臟成一團的孩子洗干凈,要比重新樹立起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和勇氣容易多了。
李陽的助理看到那么小的孩子笨手笨腳地系鞋帶,常常忍不住想幫忙。而這時,小小的李麗和李娜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I can do it(我自己來)。”這是美國孩子常說的一句話。而Kim也總是制止助理幫孩子:“No,替孩子做她們能做的事,是對她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也是對她們自尊的傷害。”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他的一種尊重。
正因Kim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當Kim抱著兩歲的女兒回來,當李陽第一次見到女兒李麗時,一連好幾天,小李麗都把他驚得目瞪口呆。晚上,小李麗跟媽媽道了晚安,自己就安靜地去睡覺了;夜里也不怕黑,自己開燈去衛生間;早晨醒來,李麗自己刷牙洗臉,然后從一個專門放內褲的紙盒挑出內褲,再從另一個專門放襪子的紙盒里拿出襪子,最后打開衣柜搭配衣服:嗯,白褲子配紅上衣?黑短褲配這件碎花T恤也不錯。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小公主一樣漂亮后,李麗坐在桌前吃早餐。
李麗剛剛兩歲,每次都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衣服上也干干凈凈。飯后,李麗坐在地板上看書,看得津津有味,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其間,她跑過來對媽媽說:“我要喝水。”Kim說:“好的,自己去倒吧。”李陽忙說:“爸爸去倒。熱水會燙著孩子的。”Kim說:“我教過她了,她懂得熱水燙,會小心的。”果然,一分鐘后,李麗自己端著杯熱水回到桌邊來。李陽看得是又驚又喜。
又過了一會兒,李麗想喝酸奶。見爸爸媽媽在忙著工作,她就自己提張小凳子,踩上去,從冰箱里搬出一個盛了12小盒酸奶的紙箱,把紙箱放在茶幾上,她開始用一塊塑料刀片劃開紙箱的透明膠。順利打開箱子后,用力把連在一起的酸奶盒分開,拿出兩盒,插上吸管,送給媽媽一盒,自己捧著一盒喝了起來。
李陽心中充滿了激動與內疚。激動的是,原來家庭教育可以如此成功!內疚的是,自己沒有見證這個偉大的過程。
幾年過去了,如今,李陽的二女兒李娜兩歲了,就像當年兩歲的李麗一樣,她自己管理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提著小凳去衛生間,有時候還用刷子把馬桶洗得干干凈凈……而6歲的李麗,完全像個小大人了,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活外,還幫媽媽掃地、帶妹妹,還會做美味的糕點——從和面、揉面、做蛋糕、烘烤,到香噴噴地端出爐。“李麗牌”蛋糕是李陽家中的名點。
如今,6歲的李麗上學了。李陽的助理每天負責接送,總想替孩子背沉重的書包,但Kim堅決地說:“No,這是life skills(生活技能)。”于是,上學路上,李陽的女兒就成了唯一自己背書包的小學生,因為其他孩子的書包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背著。
李麗現在每天一大早就出門上學,很晚才回到家。Kim憂心忡忡地對李陽說:“女兒早出晚歸,我都沒法參與到她的教育中去了!我擔心她的生活技能會降低!”
李陽總結說:中國父母認為知識更重要,而Kim最注重孩子生活技能的培育,認為重知識不重生活技能是本末倒置。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學會與人相處。生存能力排在第一位。
教育孩子要原則性強
2008年冬的一天,李陽在北京的家里。兩歲的李娜一進自己的房間就把衣服扔到了地上。Kim要她撿起來,可李娜很固執,就是不肯撿,還哭了起來。遇到事情孩子可以據理力爭,而哭鬧是最不管用的辦法,李娜于是受到了懲罰,被關進家里的儲物間,不哭了才能出來。Kim認為,孩子錯了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樣的懲罰,會讓孩子懂得:錯了必須付出代價,而且是現場付出代價。
太太對孩子的任何懲罰,李陽雖然覺得殘酷,但總是無條件支持。這一次,他實在心疼女兒了,說:“替她撿起來得了,才兩歲嘛。”Kim說:“絕不,這是原則。”
20分鐘后,李娜從儲物間出來了,衣服還在地上,還得她自己撿起來。
的確,Kim的原則性非常強。
4歲開始,李麗得自己負責收拾好玩具。一天,媽媽囑咐她:“收拾好玩具,兩個小時后來檢查。”兩個小時后,玩具仍亂躺在地上未動,Kim對李麗說:“再給你兩個小時,如果還沒有收拾好,我就把它們全部扔掉!”李麗把媽媽的話當做耳邊風,又過了兩個小時,Kim看李麗還是沒有收拾,就真的把玩具一股腦兒地抱起來,扔到小區的垃圾桶里——不是像中國家長那樣嚇嚇孩子再撿回來,而是真的把價值兩千多元的玩具全部扔掉了!李麗號啕大哭,那些是她最心愛的芭比娃娃啊,真心疼啊。可正因為心疼,她從此記住了教訓。現在,李麗的房間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
不與孩子惰性妥協的母親是偉大的母親。正是這種永不妥協的精神,Kim得以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嚴格的時間管理。
每天晚上7點半,兩個女兒洗完澡就上床,聽媽媽講20分鐘故事,之后互道晚安,各自回房間睡覺。即使Kim帶著女兒跟李陽出差,這種作息規律也從來不會打破。有時候,李陽出差回家較晚,媽媽就對女兒說:“爸爸今夜回家,但是很晚,你們明天早上就可以看到爸爸了。”女兒雖然想爸爸,但絕對不會要求晚睡等爸爸。
這種原則性培養了孩子許多良好的生活習慣。李麗看到地上有垃圾,一定會撿起來。只要女兒在場,李陽根本不敢隨手扔東西。有一次,李陽夫婦帶著李麗去商場,因為商場給顧客提供一種免費品嘗的小糖果,地上扔滿了顧客丟棄的糖果塑料袋,李麗彎著腰,不停地撿垃圾。媽媽說:“別撿了,撿不完的。”4歲的李麗認真地說:“如果我從垃圾邊走過去,我就像這些扔垃圾的人一樣惡劣!”
教育的結果是,兩個女兒認為可樂是垃圾食品,不僅自己不喝,也堅決制止媽媽喝。
李陽總結:中國媽媽教育孩子是下不為例,美國媽媽是這一次必須得改。
下一篇:學生不愿“被”輔導 家長如何做工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接受自己的感覺輕松做辣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