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孫云曉家的飯桌上有一條規矩:不管是什么好吃的東西,大家一塊兒吃,父母孩子一人一份,絕不會因為女兒年齡小、愛吃,父母就舍不得吃。讓孩子有一個份額意識,你只能要一份,絕不是全部,更不能最多最好的那一份就是你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心中有他人。從小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他就很難在以后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
孫云曉認為,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所謂社會化,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心中有他人,并且善于處理“你我他”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核心問題就是心中有他人,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孫冉8歲那年寫了一篇日記,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特別喜歡吃雞腿,以前家里買了雞,兩只雞腿都是我的。我還問爸爸:‘為什么雞不長四只或八只腿呢?’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今天我家又買了一只燒雞,本來我想兩只雞腿都是我的,可我又想,爸爸媽媽關心我,我也應該關心爸爸媽媽。再說他們每天上班下班多辛苦!于是我就把兩只雞腿分給了爸爸媽媽。媽媽表揚了我。”
“三八節”那天,孫冉還去一家精品店,挑了一只美麗的小花籃。回到家,媽媽正在做家務,孫冉拉著媽媽坐在沙發上,然后要媽媽閉上眼睛。她把這只小花籃放到媽媽手里,說:“祝媽媽三八節快樂。”媽媽睜眼一看,驚喜地感嘆說:“女兒長大了啊!”孫云曉也大大地表揚了孩子一番。
孫云曉認為,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一個不愛父母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再愛別人。兒童不能理解太高太大的事,教孩子愛他人,就教他從愛媽媽做起,從愛爸爸做起。對孩子小小的孝心,要經常給予表揚,使他明白,他的孝心對于父母來說非常重要,讓父母覺得非常欣慰快樂。明白父母的期望后,孩子總是愿意朝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的。
下一篇:創造奇跡,中游女兒考進北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期培育出華爾街最年輕的職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