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文明的發達,全球各地各類學校繁多。按性別區分的女子院校、紳士院校已經少見,代之而來的是費用不一的私立學?;蚴枪W校:重點學校、一般公立學校、住宿學校、教會學校;是國籍不一的美國學校(專為美國人或是講英語的孩子們)、中文學校(專為旅美中國孩子和外籍熱愛中文的人們);是希望學校(為中國貧困邊緣山區孩子而設的);是興趣不一的外語學校、藝術學校、職業學校等;是教育強度不一的重點學校、天才學?;驓埣踩藢W?!祟惖慕逃到y分工越精細,人類的文明就越發達。
據說美國的天才教育開始于1918年,從此,美國一些市的公立學校為智力、能力較強的學生開辦“天才資優教育”項目班。不同于中國專攻高考偏題、難題的“快班”,這種班多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選拔。它主要不在填鴨輸入,而是強調給概念,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題目永遠是翻炒沒完的,但是概念可以是有限的。譬如,學生們并沒有固定課文閱讀,教師講解各種文體,如傳記、小說、科技知識等等,教師會給學生閱讀書目單、閱讀日志,讓家長協助老師在校內校外督促,追蹤學生的閱讀和學習進展。
美國的天才學校頗似國內的重點小學。在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天才學校的學生錄取是經過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考試后決定的??荚嚬卜謨奢啠枯喖s40分鐘:第一輪是數學和閱讀測試;第二輪是綜合運用能力考試。這種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考試,宛如學生長大后去找工作“面試”的序曲。當時5歲的女兒參加學齡前考試,居然臉不變色心不亂跳,發揮她在游樂場玩高空過山車的勇氣和才智,“力挫群英”,成為這個天才學校6位學齡前學生中的一員。
聽說其他孩子的父母經常會在天才學校考試前去心理醫生那兒做一下智商測試,以智商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孩子是否去考天才學校。智商考試雖是科學的,但是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他們定以多少智商的標簽,這似乎過于“武斷”和“不公平”。高智商”的孩子是否就要加倍愛護、放縱或寵壞,“低智商”的孩子是否只好被放棄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下,獨生子女的中國父母、在美國的華裔父母,應更加嚴格地培養孩子……
然而當代社會除了需要會應試的人才,更需要“高情商”的孩子。孩子應該多去不同的音樂會、游樂場,去登臺跳舞、演奏,去參加社會團體活動。孩子從小就需要多種“情商”的訓練:孩子要學會面對各種可能的挫折,學會適應新環境,學會和小伙伴交際。在美國的一些中國孩子從小由來美探親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或送回國遠離父母被別人帶大。這樣,孩子從小受到過度的保護,幾年在家的封閉教育容易使小孩變得內向、膽怯、寡言。所以,父母應有意地讓孩子去見識多種場面,不僅有助于孩子“情商”的提高,孩子會更加活潑可愛,生氣勃勃。
天才學校并不是美國所有州、所有城市都有的。天才學校是公立學校中的“重點學校”,經過考試挑選后,學校對于學習綜合能力等方面超前的學生,因材施教,避免怠惰,激發潛力。如此設立天才班教育的公立學??梢宰尲议L省去私立學校一學年大約兩萬左右的學費。
很多父母愿意用錢來買學習質量,樂得在買房子時選擇價格高、學區好的住宅帶。因為學區的好壞使得房子的價格會相差很多:同樣建造年代、面積一樣的房子,在學區好的地段的房子要比一般地段的房子高出數十萬美元,相應交納更高的房產稅。為了讓孩子在高質量的公立學校就讀,父母已經在買房子時預先投下了教育資金。
這所本城市唯一的天才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法比較特殊:把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混合成一班。它基本上是蒙氏混齡教育法在小學的延伸,區別在于它是經過一對一的兩輪綜合考試選拔出的混齡班學生。課堂以上大課為主,大課后,學齡前的6個孩子上個別的小課,這種教學法既有挑戰性又有具體性。大一點的學生通過幫助小一點的學生而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小一點的學生通過超前接受而開發潛力,如此良性循環。它們每班的名字以“一家庭”“二家庭”“三家庭”劃分。在一個放松的“家庭”,老師講解一堂課或一個概念后,他們經常分組學習,然后獨自做作業。
每個“家庭”的布置采用“四處擺攤法”。這種四處擺攤法可以制造學習之家的好環境:她們隨手可接觸到科技星球模型、化學元素周期表、新詞匯表、自我成長宣言的墻報、各個月的主題強調——如森林村的裝飾、圖畫墻報等等。在一家庭教室的后面還有小倉鼠作為大家庭的寵物;在教室的后窗外,是大家庭共有的花園。學生們在那里學到很多生物知識。
學齡前孩子如果已經達到了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那么就有“早慧”的苗頭。剛開學的第一個月里,每周三晚上,學校組織開家長會,學校希望家長能配合學校培養這些早慧的學生。教師介紹早慧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要求,以及對這些孩子們特別的教學方法,傾聽家長們的反映。
教師要求家長加入教師、家長聯合會。教師希望家長自愿幫助學校編辦學生小報,舉辦聚會,集資,甚至幫助批改作業。一個學期下來,家長需要參與的事情很多。一學期中的某個上午,所有的家長都要成為自己孩子的“學生”。學校借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人翁精神。
在女兒的一張計劃單上,語言、社會學、科學、數學、藝術等五六個欄目中各有相應的五六項活動。例如:讓學生從紙上剪下人體的各個部位,然后重新組合它們。讓學生在南瓜生長的圖畫上,涂上顏色后剪下來,標好生長順序,編成書。學生既學會了第一、第二這些順序詞,又很自然地掌握了南瓜生長的常識。
在這所學校里,每個大家庭把學齡前和一、二年級三個級別五十多個學生的照片和他們的名字按標簽分開放,讓學生對號入座。這不僅讓孩子了解各國移民姓名的微妙區別,而且又訓練了孩子的記憶、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除了課堂教學上的社會學、科技、數學、語言(閱讀、寫作)、音樂、美術、體育,學校按慣例每年舉行年度學生科技展覽會、年度文藝作品比賽,還組織幾次活動: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去果園摘蘋果;去劇院觀看或演出;過電影之夜、溜冰日;舉行夏季野餐;想象火星上未來生活模式。世界(歷史、地理、飲食)之夜學校參觀日,老師和學生單獨面談會、家長會、學生和家長在家討論會、數學興趣小組等等……總之,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性的創造能力不斷得到培養。
作為家長,我衷心祝愿以后這些小“天才”在成長的歲月中,喜多于憂,禮儀多于無禮,天真多于老成,合群多于孤僻……我希望天才學校是他們真正如魚得水的地方,祝愿他們健康快樂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
下一篇: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夫妻教養不同調傷了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