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爭鳴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諧家庭基金發布的親子交流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參加調查的家長中,39%的父母表示偷看過孩子的秘密;而13歲以上孩子的家長,有58%的父母偷看過孩子秘密。
不管是日記、手機短信、聊天記錄,還是博客、微博,都是孩子內心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為家長能不能干涉孩子的內心生活呢?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傳工作委員會全國家庭教育巡講團在接受家長現場咨詢和熱線咨詢時發現,親子矛盾已經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首要問題。據了解,許多親子矛盾都是由于家長擅自介入孩子的內心生活而引發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由于父母突破“界限”而起的親子矛盾也越來越激化。
力挺派:找一條路通往孩子的內心
@何佳界:我們突然發現自己讀不懂今天的孩子了,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是每位父母面對的課題。我想,父母看孩子的日記、短信、聊天記錄和博客、微博,都是試圖尋找一條路通往孩子的內心。
@惠新:有時有這個必要,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發育中,具有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差、思想可塑性強等特點,管束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實施監護的重要內容,為了實現監護責任,了解被監護人是必不可少的,自然包括對孩子內心生活的干預。
@桃花:我和女兒相依為命,從小就喜歡和我分享成長中的小秘密,我也希望自己參與她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這種親密感是我生活的支撐。如果哪一天,我突然完全不知道她內心的想法了,我會不知所措。
@韓山詩:作為一名父親,我也希望能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對于一些事情無法做出相對理性的判斷。所以,適度地參與孩子的內心生活,給予必要的指導,我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
@劉文:干預孩子的內心生活,也是幫助孩子塑造品格、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方式。我認為不需要看孩子的日記、短信和微博,也能夠參與孩子的內心生活,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影,通過平等的討論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這是一種良性干預。
@姚麗雅:像聊天工具、短信、日記涉及到隱私,父母不好偷看。不過微博不同,更新內容較便捷,關注了女兒后對她的行為了解更多。我覺得微博是個挺好的交流的平臺,既方便孩子們之間的溝通,也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想法,是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條小路。
@慕容龍:完全不干預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適度把握干預的度。如果孩子接受家長的干預,那么家長就可以介入得多一些,如果孩子對家長的干預很反感,那么就應該介入得少一些。
@陳冰:父母對孩子內心生活的干預度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在孩子小的時候,干預得多一些,上了初中以后,可以逐漸減少。
反對派:內心生活助孩子自我成長
@張弓長: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有養育、培養的義務,但沒有干涉孩子內心生活的權力。未成年人也有自己的內心生活,不能因為你養育了孩子,就認為自己有權力看孩子的短信和聊天記錄,那是霸權主義。請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內心生活。
@迷糊的毛毛:豐富的內心生活、體驗幸福的能力、能感受到愛和美的心靈,是孩子一生也享用不完的財富,千萬不要掠奪孩子內心的財富。
@胡力:人真正的生活是內心生活。很多事要靠自己琢磨、自己感受、自己調整,有時候孩子也許會需要父母的傾聽和慰藉,但歸根到底,孩子只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父母終究只能做孩子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李志杰: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按照父母的意見生活,沒有獨立思考,總是為父母的意愿所忙碌,沒有內心生活,那么,說他不是他自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孩子必須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與自己交流,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
@郁孤臺: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里都有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園,你可以于不經意間在籬笆外駐足或徘徊,但不要走進去干預。
@無忌:父母如果采取不恰當的干預行為,一旦被孩子發現,會不同程度地激發親子矛盾。
@楊晨:動機的正當不意味著方法也正當。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的不尊重很容易讓孩子模仿和學習,孩子將可能在尊重他人這一問題上走彎路。
@金燕:保守內心的秘密是孩子們心靈獨處和自我分享的一種方法,當然是不愿意被別人知道的,包括自己的家長。
@榴蓮:當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會有許多屬于自己的思想,這些思想不一定是正確的,但留下了深刻的“我”的烙印。就像父母不可能替孩子消化食物那樣,父母也不能替孩子思考。孩子自己探尋生活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可貴的。
@蘇天心:當一個孩子發現自己有了秘密,意味著他誕生了內心世界。對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的自我意識的成長。(尹華)
下一篇:標準是停止沖動的基本步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虎媽”還是當“貓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