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寫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于今天傍晚開始的大雨。米樂吃過晚飯自己到游戲室玩兒,而我和米樂爸還在客廳吃飯。
外面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電閃雷鳴,突然一個炸雷聲音非常大。我第一反應就是米樂會不會被嚇到了,幾乎是沖到游戲室,卻看到米樂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泰然自若地玩兒著他的小車,看到我跑來還笑嘻嘻地沖我樂。我一下子釋然。忽然想到,我不只一次這樣“白擔心”了,每一次米樂都勇敢得超乎我想象。
我經常暗自感嘆,米樂的安全感實在是太強了!作為媽媽,我對米樂一直以來表現出的淡定、勇敢、樂觀的情緒感到欣慰。我想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沒有焦慮,充滿陽光的健康心態是多么得重要!
記得米樂度過的前兩個春節,尤其大年三十和元宵節晚上,屋子外面的炮聲震天,大人的耳朵都吵得受不了,可當時分別半歲和1歲半的米樂根本不害怕,該吃吃,該睡睡。
從米樂會滿屋子爬到現在,他在諾大的家里隨意遛達,晚上進黑屋子也不害怕。他經常自己先跑到某個沒開燈的房間,不慌不忙地等著媽媽來開燈。
7個多月時,我們推著他到家門口公園遛達,恰巧碰到一些人帶著很多只大狗散步,他們沒給狗拴鏈子,狗群從對面肆意跑來,還“汪汪”地叫著。我本能地擔心那 些狗會過來傷害或是嚇著孩子,鄰居家比米樂大3個多月的哥哥也坐著推車由保姆推著,當時就嚇得哇哇大哭。而米樂看見狗的反應卻是高興地歡呼,還學著“汪,汪”地叫著。
還有一點米樂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他總是很坦然地和媽媽再見。雖然我是個全職“陪同”,但也有有事或偷懶的時候,每次米樂都會開心地笑著和我擺手再見,從沒有一次粘人或是哭鬧。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會離開他,不會騙他,很快就會回來……
米樂就是這么一個“膽大”而省心的孩子。從1歲開始出去旅游,適應能力超乎我的想象,他能勇于體驗并樂于接受各種新事物,什么都不怕,第一次騎馬、下海、坐船、坐飛機……他總是一次次地給我們驚喜!
我想,米樂的這些表現都與他擁有很強的安全感有關系,這是我們做父母應該送給他的第一份禮物。
那么怎樣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我覺得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母乳喂養
米樂是早產兒,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地被陌生人生生拽了出來。而別的寶寶很快就能躺在媽媽的懷里得到安慰,可憐的米樂卻被送進兒科病房進行監護,一住就是9天。
他小小的心靈一定充滿了惶恐和不安,一定在想“媽媽在哪里?”其實媽媽一直在焦急而擔心地等著他,同時也很堅定地告訴自己:一定要讓我的寶寶吃到母乳!雖然那時我剛剛因第二次大出血而極度虛弱。在等待寶寶的日子里,我進行了一系列的“開奶”,每天用吸奶器把寶貴的初乳吸出來(前一周的母乳非常珍貴),用專用母乳密封袋裝好凍在冰箱里,留給米樂回來“享用”。
回到家的米樂終于吸吮到了媽媽的乳頭,可能與早產兒力量不夠有關,更與米樂沒有安全感有關,重新找到媽媽的米樂會一直慢慢地吃奶很久。尤其母子團聚的前幾天,我經常要抱他母乳好幾個小時。有一天從晚上8點到半夜3點多,每次以為他睡著了,剛要把他放進小床,他就哼哼著還要吃奶,一吃上奶就安心地熟睡。當時 我就想,放心吧寶貝,媽媽不會離開你了……
母乳是給寶寶的最好安慰,每一個媽媽都應該堅定母乳的信心,不要以為自己沒奶就輕易放棄。放棄了母乳,也就放棄了你和寶寶溝通交流的最好紐帶,放棄了給寶寶足夠安全感和滿足感的機會。
另外,我不太贊同斷奶時很多媽媽采取的回避方式,如果寶寶小,會因為吃不到母乳而著急,再找不到媽媽更會傷心。如果大一點的寶寶,等媽媽回來還是會要求繼 續吃奶,很容易反復斷不掉。媽媽應該和寶寶在一起,共同面對,共度“難關”。米樂在8個多月斷奶時我一刻沒離開過他,緊緊抱在懷里不停地安慰,他哭得傷心時我也忍不住流淚,但三天就完全戒掉了母乳,開心地喝起牛奶。
二、父母的陪伴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對母親的依戀,這種美好的依戀可以讓寶寶開心和滿足,也能幫助他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過早地斷掉這種依戀,寶寶自然會焦慮不安,甚至形成膽小怯懦、自卑自閉、或是容易暴躁的性格。
上面說到的鄰居家的小哥哥,媽媽在外企工作,3個月就斷掉母乳上班了,每天由保姆看護他。而且因為不滿意保姆,一兩個月就會更換。外表看上去,這個小哥哥也很活潑開朗,但一遇到事情就害怕地哭,膽子很小。現在兩歲多了,還戒不掉安撫奶嘴,有時候心情不對就會哭鬧著要奶嘴,這就是他內心焦慮的表現。
米樂呢,天天有媽媽的陪伴,沒有擔心過分離,不用適應和陌生人相處,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焦慮。我很慶幸辭掉工作為米樂換來了這種高于他人的安全感,這是用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會讓寶寶獲得更多的安全感。父母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這對寶寶的傷害是巨大的,他會因感覺家庭關系不穩定而惶恐不安。還說那個小哥哥,保姆說父母經常因小事吵架,爸爸經常一氣之下好幾天不回家,也難怪他經常情緒不穩定了。
三、良性的引導
米樂從小到大,我們都是盡量放開了讓他自己多體驗各種事物,多給他鼓勵。在米樂有擔心害怕或是猶豫不絕時,都會轉向看大人的反應,每當這時我都裝做若無其 事,給他個輕松的微笑,示意他沒問題。
其實在他自己嘗試走路、上下臺階、跌跌撞撞地跑步時,背后的媽媽都好緊張,但從來不表現出來。如果米樂摔跤了,我還會故作輕松地鼓勵他“呵呵,沒關系!”久而久之,良性的引導讓米樂變得樂觀和勇敢,但他絕不是愣頭愣腦的冒失孩子,因為都經過自己的嘗試,知道怎樣掌控局 面,知道防范危險。
相反,看到很多家長帶孩子小心翼翼,生怕摔著碰著,不讓孩子自己嘗試,孩子稍做“出格”的事就大呼小叫,甚至用哄騙和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沒必要地擔心、顧慮。我覺得是極為不妥的,長此以往,孩子可能膽小依賴性強,也可能變得急躁叛逆,對他們建立安全感有弊無利。
四、不向孩子說謊
別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如果向他們說謊,他們很快就能察覺,下次就會懷疑,不再相信家長,甚至根本不會再聽家長說什么。當孩子“無理取鬧”時,有的家長 會用各種理由哄騙孩子,有的家長還經常會隨口給孩子一些承諾,而事后忘記或是以為孩子忘記了,并不兌現承諾,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失望,安全感降低。
還有的大人喜歡逗孩子,通過戲虐孩子,讓孩子上當或是害怕而得到樂趣,這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首先家長就不要這樣做,如果遇到其他人這樣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及時制止,或者和孩子說明情況,讓孩子不要擔心害怕。
五、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
哪怕家里不大也要給孩子一個獨有的空間,他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看書、玩玩具,不會隨便被侵犯和干擾,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安全。
米樂很喜歡他的游戲室,現在可以自己在房間玩兒很久。有時候他會在房間叫我們,過去一看原來是要展示他的“杰作”,壘高的積木,整齊排好隊的小車……一天下午玩累了,直接趴在地墊上睡著了。
專家提示:擁有安全感是孩子建立良性品格的第一步,容易造就孩子勇于表現、樂于分享、展現自信、堅持獨立、開朗人生及滿足的人生觀,就像是基礎扎實的良性循環一樣,只要從小建立了足夠的安全感,就是為孩子種下了一顆快樂的人生種子。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培養起健全、足夠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其實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再加上一個單純且規律的生活環境,那么在無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擁有一個充滿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寶寶。
文/幽幽羊和米樂牛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n/yoyoumiller
下一篇:三大原因導致小孩“八字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寶寶健康飲食習慣五大原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