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本病誘因
急性胃炎是由各種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甚至胃壁的急性炎癥。多為胃黏膜出現糜爛和出血,通常伴有腸炎, 故后者又稱胃腸炎。
本病的主要病因有細菌和毒素的感染、理化因素的刺激、機體應激反應及全身疾病的影響等。臨床一般以急性單純性胃炎為多見。
【主要癥狀】
因其病因不同, 表現也各異,一般常見癥狀以惡心、嘔吐和腹痛為主,此外尚可見便血。
【就醫指南】
病變可局限于胃竇、胃體或彌漫分布于全胃。多發于夏秋之季。多數僅有消化不良表現,常為原發病掩蓋, 多數患者可確定病因。
胃部出血常見,有時可引起嘔血和(或)黑便。確診有賴于纖維胃鏡,可見多發性糜爛、出血灶和黏膜水腫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變,一般應在大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
【西醫治療】
* 針對病因治療:首先去除外因,即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酌情短期禁食或進流質飲食。
急性腐蝕性胃炎除禁食外,適當禁洗胃、禁催吐,立即飲用蛋清、牛奶、食用植物油等。再去除內因,即積極治療誘發病,如急性感染性胃炎應注意全身疾病的治療、控制感染、臥床休息等。
* 對癥治療:腹痛者給予解痙劑。如顛茄8毫克,或丙胺太林15毫克,每日3次。惡心嘔吐者,用胃復安5~10毫克,或多潘立酮10毫克,每日3次。
* 抗菌治療:急性單純性胃炎有嚴重細菌感染者,特別是伴有腹瀉者用抗炎治療。常用藥:黃連素0.3克口服,每日3次;諾氟沙星0.1~0.2克口服,每日3次;慶大霉素8萬單位,肌內注射,每日2次。
*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于吐瀉嚴重、脫水患者,應當多飲水,或靜脈補液等。
* 止血治療:急性胃炎導致的消化道出血者屬危重病癥,可予冷鹽水洗胃,或冷鹽水150毫升加去甲腎上腺素1~8毫克洗胃,適用于血壓平穩、休克糾正者。保護胃黏膜可使用H2受體阻斷劑,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日4次。通過胃鏡直視下用電凝、激光、冷凝、噴灑藥物等方法,迅速止血。對出血量較大者,適量輸血。
【中醫治療】
中醫根據癥狀及脈象將本病分型,然后進行辨證論治。
◎瘀血阻絡型:癥見胃脘疼痛頻作,持續不減,或痛如針刺,痛有定處,嘔血黑便,且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適宜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方法治療。可用中成藥:云南白藥。
參考方藥:炒五靈脂9克、當歸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紅花9克、枳殼6克、丹皮6克、赤芍6克、烏藥6克、玄胡6克、三七粉6克、炒蒲黃10克。
◎外邪犯胃型:癥見發熱惡寒,胸脘悶滿,甚則疼痛,惡心嘔吐,或大便瀉泄,且苔白膩,脈濡緩。適宜用疏邪解表、化濁和中的方法治療。可用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
參考方藥:藿香15克,紫蘇10克,白芷6克,大腹皮5克,桔梗、茯苓、橘皮、白術、厚樸、半夏曲各10克,大棗2枚。
◎飲食停滯型:癥見脘腹脹滿拒按,噯腐吞酸,得食愈甚,吐后癥減,瀉下臭穢,且舌苔厚膩,脈滑實。適宜用消食導滯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加味保和丸。
參考方藥:山楂15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陳皮12克、連翹10克、炒萊菔子10克。
中醫傳統療法
★按摩法。
揉摩肚腹,用掌心順時針揉摩腹部,在肚臍周圍可多揉摩幾下。
點穴:點按中脘、天樞、氣海、內關、公孫、足三里。
摩期門:拇指沿肋向兩側摩期門。
振腹助運:將兩手搓熱,重疊置于肚臍上,連續快速顫動,可助消化。
揉按肝、膽、脾、胃、三焦、大腸俞及相應椎體的夾脊穴。
★刮痧法。
足部反射區有6 個基本反射區;重點刮胃、胰、十二指腸、肝、膽囊、橫膈膜、肋骨、淋巴(上身、腹部)反射區。
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天樞。
背部:胃俞、大腸俞。
上肢:內關。
下肢:足三里、豐隆、內庭。
【預防與保健】
精神放松,適當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注意休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制,避免暴飲暴食,忌煙、酒、茶,嚴禁吃油膩、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患病后及時診斷, 及時治療,調治結合,頤養康復。
下一篇:急性胰腺炎診斷和處理早知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固表散結湯治小兒扁桃體腫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