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你的孩子情緒緊張或焦慮時頻繁扮“鬼臉”,眨眼、擠眉、吸鼻、噘嘴、張口、伸舌、點頭等,不要以為這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這可能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疾病抽動癥。據了解,大多數抽動癥起病在兩歲以后,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為發病高峰人群。大約有90%在10歲前起病,以5-9歲最為多見,其中男孩明顯多于女孩。
成都兒童專科醫院多動癥、抽動癥專家余興文主任醫師說,兒童抽動癥是因神經椎體外系功能缺陷引發的一組肌群和多組肌群反復、交替抽動,并伴有不由自主的發聲的一種疾病。除眨眼外,患兒還有眼球轉向一側,蹙額、噘嘴、縮鼻、伸舌、張口、搖頭、點頭、伸脖、聳肩、挺胸、深吸氣等表現,重者出現各種形態奇特的復雜性抽動,如強迫性地觸摸東西,做刺戳動作、跺腳,或像觸電樣全身抖動、走路回旋、轉動腰臀、下蹲跪地等;發聲抽動一般表現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聲、哼聲、啊聲等,也可表現為復雜性發聲,如重復無意義的語音或講臟話。
由于家長對該病的認識不夠,一些家長把抽動癥狀視為一種不良習慣,不僅不予治療反而對病兒進行訓斥,甚至打罵,要求病兒改掉這種“不良習慣”,結果病情不但未減輕反而逐漸加重。另有一些家長只重視病兒一些干咳、輕咳癥狀,忽視了其它部位的抽動表現,長期誤以為是慢性咽炎或肺部疾患進行治療。
余老師強調說,抽動癥是一種病,不是什么“壞習慣”,癥狀發生是不由自主的。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癥狀及特點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由于兒童的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對于抽動癥的治療用藥要謹慎,家長應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找專門治療這種病的醫生,正確用藥既能盡快治好病,又能盡量減少副作用。
下一篇:提醒:冬季蕁麻疹易侵擾兒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季節交替孩子警惕皰疹性口腔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