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今天爸爸也難得在家,一家三口都到齊了。飯菜擺上桌子,開始吃飯。只見女兒手里拿著筷子先是發愣,然后猶豫不決,不知道吃什么好。媽媽看著女兒的樣子很著急,恨不得幫助女兒把飯送進嘴里。女兒一點都不買賬,一個勁兒地叫著:“不吃,別管我,討厭!著什么急,我自己來!”爸爸吃完飯站起來走了,媽媽吃完飯開始等待女兒。20分鐘又過去了,女兒還是不急,有半碗飯還沒有吃完。媽媽如坐針氈,一直在說:“快點吧!快點吃好嗎?我都等不及了。你真是煩人,應該餓著你,看你還這樣慢!”女兒聽著媽媽的話一點反應也沒有,繼續慢慢吃著。
孩子為什么這樣
孩子吃飯不香,有可能是飲食習慣的問題。上學之前很多孩子是自己玩著,媽媽追著喂飯。現在吃飯要自己來,不小心就會被燙一下,很難受,吃飯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大了,媽媽不會再喂飯,只好自己應付,即使很不習慣也要慢慢來,于是磨磨蹭蹭。
另外,消化不良也會導致孩子吃飯磨蹭。孩子愛吃零食,特別是冷飲會傷脾胃,即使面對滿桌的飯菜都勾不起食欲。不過,孩子知道不想吃也得吃,就坐在飯桌前磨蹭。還有一些孩子是對飯菜挑剔。一些孩子喜歡吃肉,而媽媽怕他們營養不均衡,總吃肉會胖,就強制他們吃蔬菜,他們吃菜的時候像吃草一樣難以下咽;一些媽媽希望孩子多吃肉,長大個,孩子偏偏不喜歡,肉放在嘴里,倒來倒去,就是咽不下去。這些都會使吃飯變成一個困難的任務。孩子不敢提抗議,或者抗議過媽媽卻不采納,磨磨蹭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建議媽媽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畢竟脫離生理因素單純說習慣也是會偏頗的。
請媽媽注意
飲食不規律影響孩子的食欲
媽媽早出晚歸,孩子沒有規律的進食時間,久了,小小年紀就有了胃病;吃飯時,媽媽催促孩子快吃,以節約時間去做作業,使得進食時間被縮短,孩子咀嚼少,腸胃負擔重,長期下來就會消化不良;父母有時候帶孩子外出在飯店吃飯,父母喝酒聊天,孩子的進食時間就被延長,看見好吃的塞得滿嘴,蔬菜水果卻一點不吃,孩子習慣了山珍海味,回家后就會沒有食欲;媽媽忙的時候孩子餓著,媽媽閑的時候頓頓大魚大肉,直接影響孩子的飲食規律。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吃飯時磨蹭。
吃零食會讓孩子沒有食欲和不運動的孩子容易積食
孩子經常在飯前吃零食,喝飲料,這些都是高熱量食品,使孩子血糖處于較高水平因而沒有饑餓的感覺。有的媽媽雖然知道吃零食的害處,但是自己愛吃零食,也就不再約束孩子吃零食。有的媽媽把冰箱和食品盒里裝滿了零食卻不讓孩子吃。孩子想盡辦法偷吃,有時候媽媽明明知道是孩子吃了卻管不了。
媽媽擔心孩子學習累,又怕做運動不安全,于是,總是讓孩子的娛樂時間在電視機前度過。孩子運動量不足,加上每餐營養過剩,到吃飯時沒有太大的食欲,媽媽越讓多吃孩子就越磨蹭。
追著喂飯阻礙孩子形成好習慣
孩子從小都是媽媽追著喂飯,晾涼了,切成小塊,攪拌均勻,一勺的量不多不少,孩子吃得舒服。現在媽媽不喂飯,孩子不知道怎么吃,一口咸了,一口燙了,很不舒服。吃不飽,動作快不起來。有的孩子上學后,媽媽怕孩子自己在學校的午飯吃不飽,就在早餐和晚餐時喂孩子。其實在家給孩子的照顧越多,孩子在學校就越吃不飽。而媽媽是越怕孩子吃不飽越要喂,惡性循環,孩子動作就快不起來。
強化訓練
控制吃飯時間
人的大腦在開始進食大約20分鐘后就會發出飽脹感的信號,再繼續吃就會磨蹭。媽媽觀察一下孩子吃飯的時間,然后分階段壓縮。時間要逐步壓縮,原來的40分鐘可以壓縮到35分鐘,再從35分鐘壓縮到30分鐘(只要規定時間到了,即使碗里的食物沒有吃完,也要放下碗筷,收拾餐桌),最后在20分鐘左右完成吃飯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總是在大人叫了很多遍后才來吃飯。開始訓練時,前兩天提出警告,兩天后就要計算在吃飯時間內了。媽媽不要忘了有句老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孩子吃得太多太飽,更容易出現問題。
下一篇:父母用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不能“急功近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