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問題:
許多父母習慣于拿今天的環境、孩子與自己當年的環境和成長過程相比較,其實在大家的潛意識里,有著對社會變化的不適應、不滿意,從中流露出來的情緒也多是在指責孩子,這樣的比較多少有些“關公戰秦瓊”的味道。
方法A:許多父母認為今天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與自己當年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于是,動不動張口就說:“你們這一代條件這么好,怎么還不知足,一點都不懂事……”
方法B:有的父母看不慣今天許多年輕人的種種“離經叛道”的做法,憂心忡忡,總想用當年的標準來要求今天的孩子。
方法C:前兩年熱播的《金婚》是一部很好的電視連續劇,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劇中的佟志與文麗有四個孩子:燕妮、南方、多多、大寶,佟志是技術工程師,文麗是老師,稱得上是小知識分子家庭,兩人都很正派,幾個孩子小的時候也都很不錯。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發現,這幾個孩子長大后居然沒有一個是按照父母當初的規劃和意愿工作和生活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讓人欷噓不已。
社會發展有其自身的方向和軌道,我們個人意志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有些時尚與潮流甚至在不斷地顛覆著以往的傳統,不知不覺中,也許我們就落伍了,成為時代邊緣的看客,沒有辦法:孩子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終歸是孩子的。
歷史上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觀點,說西方國家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為“垮掉的一代”。因為,在老一輩人眼里,那一代人出奇地反叛、嬉皮、無聊、空虛,想想我們小時候也追求過什么喇叭褲、太陽鏡、迪斯科等,為此可能也沒少跟父母發生矛盾。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世界也沒有垮掉,進步還挺快,曾被視為“垮掉一代”的那些人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即使不用我們“過時”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和要求他們,作為年輕人,他們也有年少輕狂、個性飛揚、叛逆沖動、追求時尚等性格特點,必然要經過歲月的打磨,才能讓他們沉穩成熟。
張愛玲有這樣一篇短文:
非走不可的彎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么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犟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再有就是在物質條件方面的比較,“憶苦思甜”,偶爾說幾次孩子還能聽進去,像聽故事一樣,當總拿這些說事,孩子就煩了,也說明父母沒有真正理解孩子。
有一位苦惱的父親曾找我咨詢。他說,自己對上高中的兒子非常不滿,兒子回到家幾乎與父母無話可說,吃完飯就鉆到自己的房間里坐在電腦前,雖然學習成績不錯,可整天悶悶不樂。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了,責問兒子:“你的條件這么好,還有什么不滿足、不開心的?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什么都趕上了:自然災害、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生活上精神上什么苦都吃過,我們也都熬了過來。你們這一代趕上這么好的日子,為什么還整天不高興、對父母也不理不睬呢?”
兒子這樣回答父親:“你們那一代,從小到大,一切都讓組織給安排好了,又不用自己操心,畢業給工作,單位給房子,生老病死樣樣有人管,大鍋飯的日子又好混,雖然物質生活水平低些,可是大家都一樣,社會風氣也好,又沒有大款、富翁對你的刺激,踏踏實實過日子就行了,有什么壓力?我們呢,社會變化這么快,競爭這么激烈,現在找工作連碩士生都不吃香了,就是找到工作又能怎么樣?一個月也掙不了幾個錢,可你看,買房子、買汽車得花多少錢啊!一個上班族要攢多長時間的錢才能買得起,你們那會兒也不知道早點下海經商,咱們家現在什么都沒有,將來我怎么辦啊?你們還成天說我們這一代比你們幸福,真不知道我們幸福在哪兒了?”
父親驚愕了半天,無語地退出了兒子的房間,他實在不知該同孩子說些什么了。
可以說,這對父子的感受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很多父母都認為:他們為孩子創造了好條件,孩子在享福,應該感恩圖報。父母用今天物質文明的進步與過去的落后相比較,在時代上產生錯位,以過去的感覺衡量現在的孩子,卻沒有看到孩子因今天的飛速發展變化而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所感到的巨大壓力。
如果單從物質生活水平方面來看,父母的這種感覺應該是有道理的,時不時來段憶苦思甜的感受也在情理之中。
今天的孩子確實比上一代受到了更多的關愛。他們還在娘胎中時就開始成為家庭的中心:保胎、營養、胎教,落地后更是不得了,吃補品、穿名牌、玩智能玩具,樣樣都是用大把的鈔票換回來的。學習更是頭等大事,父母除了費盡心機讓孩子上個好幼兒園、好學校,還要培養多才多藝的綜合素質,音樂、舞蹈、書法、繪畫以及各種體育項目,沒有天分也要給你補出來,有點才氣豈敢給耽誤了?而且,現在的孩子不僅有爸爸媽媽的關愛,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真可謂“萬眾一心”,大有眾星捧月之勢,對比自己當年,哪有這等待遇?難怪家長們都會這樣說:“如果當年我有你這條件,哼……”言外之意,那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是,這些父母卻沒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們今天的現狀以及未來要面對的形勢,這樣做勢必把自己局限在一個誤區之內,以一種錯誤的前提和心態去面對孩子。事實上,今天的孩子是否真的比我們幸福呢?前面那位高中生給父親的回答,已讓我們從另一角度得到了答案。
現在,物質文明的進步、科技的發達是不爭的事實。父母在精心為子女營造一個優越的小環境的同時,千萬不要以為你已經恩賜給了他們幸福,越來越多的新問題會呈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甚至于生存危機。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我們的錯誤也必須由孩子們來給我們“買單”,我們也許已經透支了大量的本屬于子孫后代的財富。他們將不得不為了保護環境、爭奪資源、爭取生存空間而不懈地努力。從這種意義上,他們將面臨比我們這一代更加嚴峻的考驗。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或者是“幸福的一代”,這樣的觀點完全是我們在自己立場上想當然的結論。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主題和內涵,新的一代人必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也會有新的壓力和挑戰。
作為父母,我們要多理解孩子,包容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不要再告訴孩子他們多么幸福,不要再去苛求他們一定要符合我們制定的條條框框,他們將有和我們不一樣的未來,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他們的生活都將繼續。人類從遠古到今天,就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也還會這么走下去。
下一篇:孩子不打不罵10大高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快樂人生和優秀人生的平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