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除了家長錯誤的性別教育之外,使男孩出現“娘娘腔”傾向的原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列舉與家長教育有關的以下兩點,供家長們借鑒:
1. 家長的“包辦”和溺愛。
對于男孩來說,家長的“包辦”和過分的溺愛也可能會引起他們的男性特征消失。男孩與女孩認識世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女孩常常會通過她們敏銳的感覺來認識周圍的世界,而男孩則是通過他們的冒險行為去認識世界的。
但如果家長對男孩太過溺愛,每當男孩通過冒險去探索世界時,家長就會心疼地提醒他們:兒子,不要,那太危險!因此,在家長的多次阻止和提醒下,男孩的那種通過冒險和動手來認識世界的特性就會消失,從此男孩變得有些“娘娘腔”傾向也就不足為奇了。
2. 父親角色的缺失。
當然,這里并不是特指那些單親家庭,而是指現代社會大多數家庭所共有的一種現象:由于工作、事業或其他原因,父親常常忽視對孩子的教育。
一位國外的教育專家曾說過這樣的話:中國之所以有這么多的男孩會出現女性化傾向,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是由媽媽或阿姨帶大的,但他們的父親去哪里了呢?
男孩是通過模仿來完成自己的性別認同的,如果從小時候開始,一直都是媽媽或者阿姨在他們的身邊打轉,由于缺少男性榜樣,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模仿身邊這些女性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的性別認同會漸漸定型,這樣,即使男孩在幼兒園或學校會接觸到其他男孩,他們女性化的行為也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其實,男孩自己也不想成為“娘娘腔”,因為一些女性化的行為和表現,常常會使他們陷入孤獨之中。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校里,一個正常的男孩是不愿意跟一個“娘娘腔”的男孩交朋友的,而女孩們似乎也不是很歡迎這些行為有些怪異的男孩。所以,有“娘娘腔”傾向的男孩常常會生活在孤獨和痛苦之中。
很多家長對此很擔心:如果這些男孩一直生活在孤獨和痛苦之中,他們的心理能健康成長嗎?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結果給出了我們答案:大多數有“娘娘腔”傾向的男孩,他們的心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扭曲:他們很敏感,常常會猜疑別人;他們的心胸狹窄,常常會嫉妒別人……
作為成人我們知道,這樣的男孩是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家長一定要用科學的方式對男孩進行性別教育,以防止他們出現“娘娘腔”傾向。
那么,為了使男孩正確并且順利地完成性別認同,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方法一:了解男孩性別認同的發展歷程
很多家長常常持有這樣的觀點:兩三歲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性別意識,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性別教育。
其實,家長們的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男孩的性別取向很早就開始形成了。在他們18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能夠分辨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此外,他們還能根據服飾、發型以及外貌,分辨周圍人的性別。
一位家長曾驚奇地這樣說:
我家兒子才兩歲多,但他已經能夠正確地對周圍人進行性別區分了。他經常對我說:“阿姨是女的,叔叔是男的。”
當我問他為什么時,他這樣回答我:“阿姨的頭發長,而且經常穿裙子;而叔叔的頭發短,并且他從不穿裙子。”
是的,大多數兩歲左右的男孩,都已經有了基本的性別意識。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性別觀念:我是男孩,與女孩是不同的。因此,在這個階段,男孩會排斥女孩,他們一般不會喜歡和女孩在一起玩,而是喜歡與同性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雖然兩歲左右的男孩已經有了基本的性別意識,但有時,他們仍然會對自己的性別感覺到迷茫。
一位母親也曾這樣說過:
我家兒子快3歲了,整天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但我知道,他也有害怕的事情,那就是——害怕穿裙子。
有一次,我們要做一個好玩的游戲,但要求他必須要穿上裙子。聽到這一要求,他馬上不高興起來,并堅決表示:就算是不做游戲,也不穿只有女孩子才穿的裙子。
盡管我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并告訴他,他只需要穿一小會兒,但兒子就是堅決抵制。最終,我還是沒有辦法說服他把裙子穿上。
到了3歲左右時,男孩的性別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例如上面那位母親所提到的化裝游戲,要求男孩扮演成女孩,這時男孩的性別意識就會發生混淆,他們往往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我穿上女孩的衣服,戴上女孩的飾物時,我還是男孩嗎?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男孩是否會形成科學的性別認同,主要取決于家長的態度。就拿上面那個案例來說,當男孩拒絕穿裙子時,如果家長這樣嘲笑他:“這不過是個游戲,你用得著這么緊張嗎?”或者是對孩子施加壓力:“你不能這個樣子,快把這件衣服穿上。”那男孩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也許就是由于家長的這種態度,孩子的性別認同真的就會跟同游戲一起改變了。
如果男孩在兩三歲時,能夠很好地感受并認同自己的性別,到了五六歲時,他們就會形成一種穩定并持久的性別認同。在這一階段,男孩的性別觀念會有些僵化甚至是傳統,他們會認為:女孩是乏味的,我才不會跟他們一起玩。當然,也許正是由于這一性別觀念的存在,男孩不但不愿意與女孩一起玩,他們甚至還常常會排擠、欺負女孩。但當男孩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之后,男孩的這種明確的性別界限就會自動消除。
當男孩形成穩定并持久的性別認同之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刻意地去訓練或是改變),他們的這種性別觀念就會跟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起延續下去。
方法二:給事物披上“性別”的外衣
了解了男孩性別認同的發展歷程之后,我們就可以想象男孩女性化的發展歷程了:兩三歲時,家長錯誤的性別教育,使男孩產生了錯誤的性別認同;4歲左右,這種錯誤的性別認同不斷強化;五六歲時,這種錯誤的性別認同在男孩思想中根深蒂固,男孩出現女性化傾向;隨著時間的推移,男孩的女性化傾向越來越明顯。
其實,了解了男孩性別認同的發展歷程,以及男孩出現“娘娘腔”傾向的原因之后,家長就能在源頭上防止男孩出現“娘娘腔”傾向了。
關于具體的操作方法,教育專家給男孩家長們提出了三點建議:
1. 尊重男孩的性別,家長不能根據自己的特殊喜好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性別教育。例如,家長因為喜歡女孩,就把男孩當成女孩來養。
2. 父親要在男孩的教育中負起責任,在某些時候,父親要用自己的行動向男孩展示,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漢。
3. 對男孩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適當的時候,家長可以加深一下男孩的性別觀念。
在這里,關于前兩點,我們已經在前面詳細論述過,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還將有所涉及。所以,現在我們將詳細分析第三點:對男孩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
在生活中,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當男孩有了明確的性別意識后,他們就會刻意與女孩劃清界限。例如,當家長拿一件帶花邊的衣服讓男孩穿時,他們會拒絕,而且還會生氣地說:“這是女孩穿的!”當家長拿一個布娃娃讓男孩玩時,他們仍然會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手槍和坦克,不是女孩子玩的布娃娃!”
但如果在此時,家長給了男孩一件性別標志不是很明顯的玩具,并一本正經地告訴他們:“這是專屬男孩的玩具。”男孩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一位心理學家就曾在幼兒園里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個班的小朋友男女混合分成兩組,然后讓他們分別玩一個性別標志不是很明顯的玩具。然而,在讓孩子們玩這個玩具之前,心理學家卻分別向這兩個組傳達了不一樣的信息:他告訴第一組的孩子,這個玩具是專門為女孩準備的;又告訴第二組的孩子,這個玩具是專門為男孩準備的。
雖然這兩個小組的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不同,但通過試驗,心理學家從這兩組孩子的表現中,所得出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就拿男孩子來說,得到“這個玩具是專屬女孩的”這一信息后,他們好像對這個玩具一點也提不起興趣,他們玩了幾下,就把這個玩具扔到了一邊;而得到“這個玩具是專屬男孩的”這一信息的男孩,他們對這個玩具很感興趣,而且不用別人提醒,他們就開始嘗試著用更多的花樣去玩這個玩具。最后,由這個試驗,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家長適當地加深一下男孩的性別觀念,能夠使他們更快地認識自己的性別,并進入性別角色。
當別人告訴男孩,這個玩具是專門為男孩設計的,這會強化男孩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同時,它還會使男孩產生性別自豪感。在這種性別自豪感的影響下,男孩會更加投入地玩這個玩具、會更愿意與他人合作。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既能贏得男孩合作,又能防止男孩出現“娘娘腔”傾向的好方法,那就是——給事物披上“性別”的外衣。例如:
※給男孩買了一本圖畫書,你可以告訴他:“這是一本專門為男孩寫的書。”
※想讓男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這樣對他說:“你是男孩,你的力氣大,就應該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
※想讓男孩去鍛煉身體,就可以這樣對他說:“這個器材是專門為需要鍛煉身體的小男子漢設計的,怎么樣,來試一試?”
給事物披上“性別”的外衣,簡單來說,就是強化男孩的性別,并鼓勵男孩去培養男子漢氣概。如果男孩從小接受的是這種教育,那他絕對不會出現“娘娘腔”的傾向。
當然,需要提醒家長們的是,這種方式雖好,但不可多用或濫用,否則只會使男孩產生反感情緒。
方法三:利用“偶像”培養男孩的男子氣概
男孩一旦有了性別區分的意識,便總想找機會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
他們會主動與女孩以及與女孩們所玩的那些玩具保持距離,以此來證明他們與女孩的不同;
他們總是模仿那些比他們大的男孩,模仿他們的桀驁不馴、藐視權威;
他們總是到處打抱不平,但是,有時他們的打抱不平也會變成侵略行為;
……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雖然這些小男孩總是在試圖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但在很多時候,他們也會表現出軟弱,例如,他們也會害怕某個事物、也會哭泣。
在這些時候,家長總會試圖通過講道理讓男孩明白什么是男子漢,例如,“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漢是不能隨便掉眼淚的”……
但事實上,家長們對男孩的這種教育基本是無效的,因為男孩大多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經驗的。
對于這些正在成長的小男孩來說,當他們有了明確的性別意識之后,他們都會為自己找一個偉大的男性偶像,作為成長的模仿對象。他們也許會把家長的說教當成耳旁風,但他們絕對會關注自己的偶像最近有什么動態。
下一篇:分數再漂亮,不能當飯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海歸成海待,該不該讓孩子留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