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周六晚上,多多和爸爸上床睡覺時在床上玩游戲——爸爸弓著腰在床上爬,多多騎在爸爸背上。然后爸爸故意把他抖下來。一個不小心,多多從床上摔下去了,剛巧頭部硌在了床邊的電熱汀上——血,一下子冒了出來,多多大哭起來,媽媽趕快上去捂住傷口,爸爸也嚇壞了。找來了干凈的白布捂上,血不太流了,媽媽小心地看了一下傷口,稍微松口氣——還好,傷口不大,大概兩厘米長。
媽媽抱著多多,多多還在大哭,媽媽感覺到他的恐懼。
“是不是很痛?”多多哭著點頭。
“告訴媽媽你感覺到那個痛有多大?像蘋果那么大嗎?”
“不,像天那么大!”
“你是不是還很害怕?害怕會流很多的血?”
多多又點點頭:“要是流很多的血,是不是就會死了?”
媽媽笑了,抱緊一下多多,“現在已經不流血了,你不會死的。每個人從小孩子長成大人,都會受傷的,你看媽媽的右手,也是小時候不小心砍傷的,當時還縫了十幾針呢。還有你爸爸,手上也有傷。因為小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學會保護自己,所以很容易受傷,但你受過傷以后,也就知道怎么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了,有時候小孩子就是通過受傷來長大的。”
多多放松了一點,媽媽問多多現在感覺那個傷痛有多大?多多說不是太痛了,感覺那個痛就像蘋果一樣大了。
爸爸把多多抱到門口診所,大夫檢查了一下,說需要縫兩針,孩子很棒,沒怎么哭,很配合大夫縫針。大夫處理傷口的時候,媽媽一直握著多多的手,扭著臉不敢看——心疼啊,恨不得替孩子。旁邊的爸爸也是,說要是自己能替多多受傷該有多好啊。所幸媽媽除了心疼,還有一份清醒,養孩子哪能不磕著碰著的。或許,偶爾的受傷,可以教給孩子應對傷害的能力。
想起我們小時候,父母因為忙于生計,每次感冒發燒或者磕磕碰碰的,也不太被當回事。我有一次不小心切破了手,血流如注,我跑到院子里抓了大把的土捂上了,父母知道了就找了塊破布包了包。結果因為沾了太多的土后來感染了……現在回想,那樣的長大是“皮實的”、“堅強的”,但也是不懂得愛惜自己的。父母的忽視很容易讓我們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值得被愛的。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一份既不漠視也不被夸大的理解,那份痛,那份不舒服,不大不小,被爸爸媽媽感知和看到了,孩子的心也就平靜下來了。他也就懂得了遲早有一天,自己獨自行路時,他應該怎么去面對。
下一篇:讓孩子擁有一顆愛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循循善誘防“早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