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中,為什么有的人成功,而有的人失敗;父母要想培養孩子成才,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天賦,因為擁有天賦的孩子成功的機會更多,這已經被無數神童證明過了。然而,這個世界并不完全是天才的世界,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家的孩子經過科學的早期教育,照樣可以成為有用的人才。就連身體殘疾、頭腦愚鈍的阿甘,經過其母親有效的培養都可以成為一代美國人的楷模,那么如今許多打出生就模樣英俊、聰明伶俐的孩子,將來怎么不可以成為佼佼者呢?關鍵是孩子的父母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懂得對孩子開展早期教育。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是成長發育的兩個重要關節點。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后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她的話不無道理,因為從正常的大腦發育來看,孩子3歲以前的大腦發育最快。嬰兒出生時大腦重量370克,此后第一年內大腦重量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大腦重量為其出生時的兩倍,占成人大腦重量的50%,而孩子的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可見3歲之前,孩子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此外,3歲前是人智力發展的高峰階段。人的大腦大約由1000個神經細胞(神經元)組成。在孩子出生后兩年內,神經細胞迅速發育,每個神經細胞都與大約1萬個其他神經細胞相連,每個神經細胞每秒鐘能向相鄰的細胞發送11個信息,由此可見,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次數之多是無法計算的,而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這些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孩子3歲以前產生的。
經過3歲之前的發育,孩子已經具備了學習的良好身體基礎,在3~7歲這段時間,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他已經擁有相當的邏輯分析、歸納和綜合能力了。這段時間,孩子的記憶力也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能夠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判斷事物了。此時,孩子的性格和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處于逐步形成階段,很容易被外力塑造。
所以,父母要趁著孩子3歲和7歲的大好時機抓緊教育孩子,等機會過去之后再亡羊補牢,那就晚了。
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朱慶瀾曾撰寫了一本《家庭教育》的著作。對于早期教育,朱慶瀾在書中有一個形象而經典的“三道染缸”的比喻:
“小孩子生下來,好似雪白的絲。家庭生活就好似第一道染缸,父母教得好,養得好,好似白絲染成紅底子;到了進學堂,再得好先生,就將那紅紅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層,自然變成了大紅;到了社會上,哪怕壞朋友、壞染缸逼著,想把他變成黑色,他那大紅的底子,一時總不得變。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說,自然變成真正的朱紅,頭等的‘好人’。
“萬一父母教的法子、養的法子不好,就好比白絲一下缸,就已經染成黑底子,進了學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變成紅色,那底子總難褪得去。就是勉強替他加上一層紅色,仍舊是半紅半黑。如果孩子再遇著不熱心的先生,到了社會上,再遇著壞朋友、壞染缸,將黑底子一層一層加上黑色,自然變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頭的壞蛋了。”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教育得當,孩子將來就會受用不盡。但是,許多家長卻沒有認識到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而讓孩子在人生最初的六七年中隨隨便便地度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國有句俗語——“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形象地點明了早期教育實施的時機——3歲和7歲。父母應該緊緊抓住孩子3歲和7歲的這兩個節骨眼,有計劃、有準備地實施自己的教育計劃,為孩子將來的成功做充分準備。
為了教會所有父母在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正確把握早教時機,及時引導孩子成才,本書從孩子性格的發展、智力的開發、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意志力的鍛煉等方面詳細地做了闡述,以期給父母一個完整的教育方案。此外,本書還融合了最新的幼兒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實例,內容翔實,結構合理,方便實用,相信能夠幫助家長對孩子成功地實施早期教育,為孩子的成才提供一份幫助。
下一篇:男孩子從小要學著大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心疼孩子就滿足壞毛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