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旺卡先生的故事
旺卡的父親是個牙醫,他過度關注旺卡的牙齒卻忽視了旺卡作為一個孩子的全部需要:旺卡喜歡巧克力糖,他在萬圣節得到的糖果卻被父親扔進了火爐;旺卡的夢想是走遍世界上生產好糖果的任何一個國家,卻招致父親一頓咆哮;旺卡需要父親的愛,但父親只愛他的牙齒……旺卡戴著那讓人難受的矯正器,限制了他童年生活中對糖果和更多情感的美好體驗,也讓旺卡與父親的情感日漸疏遠。傷痕就此留下,成為旺卡不能夠感覺到生命幸福的根源。
旺卡熱愛自己的事業,他努力工作,勇于創新,想象力豐富,創造力無窮,他將巧克力工廠管理得井井有條,工作成為了旺卡全部的生活,在我們的眼中他應該是一位成功人士。然而,童年留下的心理傷痕并沒有因為旺卡成為成功人士而消失。這些傷痕潛伏在他的內心深處,就像藏在心靈里的小毛蟲,在不經意間就會出來啃噬著他的幸福感,讓他的心靈無處可逃。
●在旺卡的語言中不能夠說出“父母”“爸爸媽媽”,他的話語中一旦出現這些詞匯就會卡殼。
●旺卡害怕回憶自己的童年,一提到小時候的事情他就露出難受的表情。
●旺卡竭力逃避感情,看到紫羅蘭媽媽向他拋出的媚眼都讓他感到恐慌,即使他明知這是她想獲得大獎的伎倆。
●旺卡逃避對父母的愛,即使心里非常想念父親也不愿意回家看望父親。
●長久地將自己囚禁在事業中而淡忘了家庭的溫暖,使旺卡對查理提出了無理要求:如果要獲得巧克力工廠就必須離開家人,要全力經營工廠,不可以被家人拖累。在旺卡的情感中,家人都是拖累。
●旺卡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常常陷入悲傷和痛苦中,他再也配制不出更好的巧克力了。
直到查理為了保護自己的親情而拒絕接受旺卡的巧克力工廠,旺卡才開始明白自己不幸福的感覺來自哪里。在查理的幫助下,旺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與父親重新和好,找回親情的幸福感。在影片最后,我們看到旺卡成為查理大家庭的一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幸福感是每一個人在當下自己獨特的精神感受,這樣的感受來自我們精神的“我”,雖然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不同,但一個人是否幸福絕對不是可以用他擁有物質的多少來評價,就像旺卡先生有巧克力工廠,這只說明他財富的多少,而不能夠說明他是否幸福。
什么是成功,每個人的理解和標準不同,但每個人都追求著幸福的生活,這一點是相同的。現實社會中,人們普遍用學業成績、學歷高低、工作收入、權力大小、金錢多少……這些物化的東西來界定這個人是否成功和幸福,并將成功與幸福直接掛鉤,成功的人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區別在于他們在成長中獲得的精神養料的品質。
人生的幸福感是有多種因素成就的,健康、愛、夢想、希望、家庭和睦、經濟獨立、自主、安全感、成功、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如果將每一個因素比作構成木桶的每一塊木板,這些木板構建了盛裝幸福的木桶,其中的任何一塊木板都關系著人生幸福的質和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幫助他們建設好每一塊木板,讓盛裝幸福的木桶沒有短板。
下一篇:不給iPad你的孩子還會玩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應了解的三大法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