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娃媽的記憶里,很小的時候,娃外婆就讓娃媽和娃姨媽做家務了。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練就了娃媽熱愛勞動,乃至獨立的性格。娃媽決定把這種家庭風氣也傳承給娃娃。
娃娃的衣服都是手洗的。一天,娃媽洗衣服的時候,娃娃也跑過來自告奮勇地說:“媽媽,我也來洗!”娃媽同意后,告訴娃娃可以先從洗澡盆里舀水浸泡衣服,同時提醒她:“娃娃洗澡的水可以用來洗衣服,我們要節約用水。”小妮子樂顛樂顛地把衣服浸泡好,然后和娃媽蹲在地上。娃媽將她的小內褲、小襪子遞給她:“這個你洗。”小妮子很開心地學著娃媽抹肥皂,然后在娃媽沖洗衣服的時候表現得非常踴躍:“媽媽,讓我來!”剛好娃爸在我們洗衣服的時候回來,小妮子便大聲叫道:“爸爸,我在和媽媽洗衣服!”
吃飯前的碗筷擺放也一度成了小妮子熱愛做的事情。娃媽一喊:“娃娃,拿筷子了。”小妮子就跑到消毒柜前,打開柜門:“拿這里的筷子嗎?”“媽媽,我要這個碗吃飯。”雖然有打破碗的記錄,但絲毫沒有阻止小妮子的熱情。而娃娃在做家務中也自然地知道了筷子論雙和一些數字的概念。
娃外婆回老家后,當娃媽在廚房里忙碌的時候,娃娃總是跑進來站在她的小板凳上看娃媽洗碗。最初,娃媽遞了一條毛巾讓她把洗過的碗給擦干,小妮子很樂意地做了。而且,還幫著媽媽把碗筷放到消毒柜里。后來,洗碗時豐富的泡沫和沖洗時濺起的水花,都讓小妮子不再甘心做她的“老本行”了。于是,在娃媽準備洗碗時,小妮子迅速端著小板凳搶先“霸占”了洗碗槽的位置。如果說洗衣服表現得很踴躍,那么洗碗則可以說是極度踴躍:“媽媽,這個洗嗎?”“媽媽,讓我洗吧,讓我洗吧!”既然孩子的勞動熱情那么高漲,娃媽也就順水推舟,把沖洗碗的工作分配給了娃娃。娃媽把碗用洗潔精洗過后遞給她,然后小妮子將碗在水龍頭下沖洗干凈。漸漸地,娃媽發現不對勁了:碗洗得倒是干凈,可是耗費的時間卻是很長。娃媽按捺不住了:“娃娃,要洗快點,而且你這樣一直讓水流著,多浪費啊。”可娃娃卻總覺得一點都不浪費。于是,娃媽想讓娃娃“退居二線”來完成擦碗的工作,卻遭到娃娃的堅決反對。無奈,娃媽只好伸長胳膊和她共用一個水龍頭,好讓流出來的水可以多洗幾個碗,以減少浪費。結果,直到沖洗完最后一個碗,小妮子還意猶未盡地問娃媽還有要洗的嗎。當娃媽告訴她沒有碗了,媽媽要搓毛巾擦灶臺了,小妮子又興沖沖地要求洗毛巾。看著小妮子不肯放棄的勁頭,娃媽只好把毛巾遞給她。搓了一下,小妮子放棄了:“太大了,我搓不動。”然后,終于肯從小板凳上下來去客廳和娃爸玩耍了。
現在,和娃媽一起洗碗仍然是娃娃的一件樂事。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她洗的碗已經不用娃媽再重復清洗了。偶爾,娃娃還樂呵呵地學娃媽拖地。說是拖地,拖把卻總是在一塊瓷磚上抹來抹去,娃媽并不加以阻撓。在三歲孩子的眼中,讓勞動充滿樂趣又有何不好呢?
孩子的興趣一般都是階段性的,某個時期可能熱衷于唱歌跳舞,某個階段可能又癡迷于講故事,當然,也會有一段時期會樂于模仿家長做家務……前兩者很容易在家長的重視下得到長期的發展,但對于勞動,不少家長往往會因為擔心孩子添麻煩或耽誤學習,而給孩子參與勞動的熱情潑上一盆冷水。但仔細想想,孩子此時所添的麻煩,不過是打碎幾個碗碟、弄臟衣服而已,可換來的卻是孩子對勞動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對自己勞動能力的自信。如果我們此時不給孩子參與的機會,等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也就習慣了置身于勞動之外,再想讓他們重拾勞動熱情那可就太難太難了。
保護好孩子的勞動熱情,孩子收獲的絕非僅僅是勞動。破壞了孩子的勞動熱情,孩子失去的恐怕也不止是勤勞。
素兒——我覺得孩子都是很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的,勞動就是一種表現。如果家長給孩子參與的平臺,那么孩子會從中感受到很多樂趣,而且還會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但很多家長往往會擔心孩子添麻煩,而剝奪了孩子體驗勞動的機會。等孩子大一些再想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時,孩子卻已經沒有興趣,或習慣于懶散的狀態了,那可就回天乏術了。幼兒期
下一篇:世界&視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聰明媽媽學會如何表揚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