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高壓型家教激化叛逆——
恨鐵不成鋼竟讓兒子進了精神病院
處于青春期的兒子在家里摔東西,甚至動手打罵父母,遇上這種情況怎么辦?
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父母。因為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才會導致孩子出問題。
孩子小時候沒有犯錯的經驗,所以會犯一些大錯。孩子小時候沒有從犯錯中學習到責任和聰明的應對,都是媽媽來替他處理好了,現在他大了,媽媽沒有能力幫助他處理好社會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憤怒指向母親,把一切不順都歸咎于母親。
張小麗如是說
只有大人冷靜了,孩子才能冷靜。只有大人不怕了,孩子才不怕。不要逃避矛盾,要敢于觸及孩子的心結,這樣才能和孩子心靈溝通。不溝通,只一味地逃避,怎么能解決問題?
要改變孩子,就必須先改變父母。鼓勵是比批評更有效的方法。愛,不光是照顧孩子的衣食,更要關注孩子的心情好不好。
處于青春期的兒子在家里摔東西,甚至動手打罵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父母。因為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才會導致孩子出問題。
記者采訪賞識教育專家周弘時,在他舉辦的賞識教育培訓班上認識了家長張小麗。張小麗是一家國企的總經理,精明能干,但家教失敗。她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向周弘老師和記者講述了她和兒子的沖突。當她講到傷心落淚處,記者也陪她流下了眼淚。
以下是記者整理的張小麗的故事——
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心中只有對父母的恨
童年時,父母的溺愛讓我養成自私、任性的性格,致使我上學后在同學中沒有一個朋友。大學時代,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畢業數年后,我成為一家國企的總經理,并嫁給在大學教書的方安平。
婚后第二年,兒子方瑞出生。因為自己吃夠了被父母溺愛的苦頭,我發誓決不溺愛兒子,一定要用嚴格家教把兒子培育成一個優秀的人。兒子把飯菜掉在地上,我喝令他撿起來吃下去;兒子要是不聽話,我便把他的胳膊掐得青一塊紫一塊;兒子讓我講解數學題,我沒講兩句就怒氣沖天地訓斥:“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在學校里干什么了?”
我在丈夫面前、朋友面前批評兒子,從來不給他留一點兒面子,想怎么罵就怎么罵。我一直認為他還是個孩子,沒有什么自尊,也不會在意我的話,他還不值得我像對待成年人那樣來尊重對待。許久之后,我才發現這些言行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兒子12歲那年,個子一下子比我高出了一頭,似乎也是一夜之間,兒子長出了毛絨絨的胡子。
隨著兒子青春反叛期的到來,老師開始找我告狀:“你兒子又在學校打架了。”我覺得很奇怪:兒子在家里溫順得像頭羊,怎么到學校就成了狼呢?我那時還沒意識到,兒子是因為在家里受了父母的暴力,心中的壓抑無處宣泄,所以才會在學校打同學。他打人的方式和我打他的方式一模一樣。
和兒子的第一次沖突發生在初春一個寒冷的傍晚。那天,方瑞的一個同學打電話來叫他出去玩,方瑞穿著毛衣就往外走。正在做飯的我頭也不抬地說:“穿上防寒服。”兒子說:“我不冷。”外邊風那么大,還結著冰,怎么會不冷?我厲聲說:“不穿不許出去!”兒子小聲地反抗:“憑什么都要聽你的?你說的話都對嗎?”我更氣了:“因為我是你媽!”我從來沒有平等地對待過兒子,他的冷暖也得我做主,我說了算。
其實就算是他錯誤地低估了天氣的寒冷,少穿了衣服,下一次他就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孩子是要在犯錯的體驗中才能明白一些道理,才能長大,這些知識都是我后來讀了很多家教書才懂得的。
當時我和兒子陷入僵持,兒子不肯穿防寒服。僵持的結果是,他沒有出去,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間。半小時后,兒子的房間里傳出摔東西的聲音,還有低低的罵聲。見“專制統治”頭一回遭到兒子反抗,我有些嚇蒙了。
飯自然是無心吃了,我回到自己的房間,怔了兩小時才理出頭緒來:不能讓兒子‘造反’成功!否則以后還怎么管得住他!
我打開兒子房間的門,只見兒子正紅著眼睛站在房中間,嘴巴一動一動地,被子和枕頭全摔在地上。我厲聲喝道:“你真反了!嘟囔什么?大聲點兒!”說著,“啪”的一聲給了他一記耳光。兒子先是愣了愣,然后像一頭暴怒的獅子,抓起桌上的電話、臺燈狠狠地摔在地上。我又氣又驚,抬頭看看突然陌生的兒子。兒子憤怒地盯著我,那眼神里竟充滿了仇恨。這是我養育了十幾年的兒子嗎?我不禁打了個冷戰。
此后,兒子又摔了兩次東西。
一向溫順的兒子,怎么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會不會是得了精神病?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我找了一位心理醫生,安排他以方安平朋友的身份,趁兒子單獨在家的時候“登門造訪”。
醫生問方瑞:“和父母關系如何?”方瑞回答:“我以前怕他們,現在他們怕我。”他以前比較弱小,會挨父母的打,現在他身強力壯了,不用怕父母了。后來,醫生對我說,孩子沒有精神病,但可能有輕度心理障礙,盡量別讓他受刺激,否則病情會加重。醫生又說,這個年齡的孩子發育很快,荷爾蒙分泌得多,所以性情暴躁,得讓他發泄出來。另外,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和丈夫商量決定,不能讓兒子受任何刺激。此后,兒子再摔東西時我們一聲不吭。為了讓兒子開心,他要什么我便給他買什么,不要的也討好般地買來一大堆……
對我們的退讓,兒子又驚又喜,連他自己也沒有料到,原來父母是紙老虎!原來一鬧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原來我進敵就退!早知道這樣,當初何必挨打受氣!
知道摔東西、發脾氣可以有效地控制父母,于是他準備繼續摔下去,摔東西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起初他摔不值錢的東西,后來他摔電視機、電腦,再后來是拿起什么摔什么。家里的窗玻璃全被砸壞了,那千瘡百孔的模樣如同我破碎的心。最讓我痛心的是,他開始動手打父母,而且一次比一次出手重!說實話,兒子打在我的身上我沒有覺得疼,因為心里的傷痛遠勝過身體所受的傷痛……
聽說兒子要從精神病院回家,我嚇得渾身發抖
我和丈夫每天下班回家,進了門都會先看看兒子的臉色:兒子若高高興興,我們就松一口氣;兒子若愁眉苦臉,我們的心就會“怦怦”直跳。兒子寫作業問我問題時,我總是膽戰心驚,三言兩語地講完盡快退回自己的房間,怕的是他突然發脾氣。
許多個傍晚,下班了,公司大樓空蕩蕩的,我卻枯坐在辦公室里不愿回家,也不敢回家……站在窗前,我望著茫茫的夜色思考這樣的問題:為兒子付出了那么多,絞盡腦汁地安排他的飲食,雞蛋換著花樣做,牛奶酸奶變著樣讓他喝,長得人高馬大身強力壯了,可以打父母了!小學六年風雨無阻地天天接送,功課天天查看操碎了心……為什么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收獲的卻是兒子的恨呢?
圣誕節的第二天,兒子放學回到家里,倒頭躺在床上生悶氣。叫他吃飯,他沒好氣地說:“還吃飯呢!英語都考成倒數第四了!”兒子大概是因為考試失敗感到心理壓力很大,也可能是對父母很失望——關鍵時候父母一點兒也幫不上他的忙!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會把學習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壓力以及在外面世界體驗到的不安、挫敗等煩惱投射到父母身上,遷怒于父母。因為父母是最愛他的人,朝他們發泄憤怒是最安全的。這也是我后來才知道的。
圣誕節后,兒子堅決不肯去上學。方安平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給老師,讓老師叫他去上學。兒子聽見了,馬上沖進客廳,見我們坐在桌前吃早餐,竟一把將餐桌掀翻在地,罵道:“媽的,我說不上學就不上學!我讓你們吃!”湯水灑了我們一身,我和丈夫相視無言。兒子氣沖沖地瞪著父親說:“你來打我呀!你以前不是常打我嗎?現在,諒你也不敢打了!我敢打你,信不信?”方安平臉色鐵青,氣得嘴唇哆嗦卻說不出話來。
上一頁12下一頁
下一篇:輕輕松松上劍橋,快樂家教是法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認字多是否就聰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