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爸爸要素
斯蒂芬·波特在他的著作《一切人際關系的核心要素——爸爸》(The Father Factor)中認為,分析現在青年男女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就會發現爸爸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曾經體會過,自己在職場上說的某些話或者自己的某些感情會與爸爸的有驚人相似。人們通常以爸爸對自己的態度來與下屬溝通,因此時常會說與爸爸相同的話或者相同的表達。
如果我們現在難以適應組織生活、處理不好人際關系,那么相當一大部分的緣由可以歸結于爸爸。當然,能夠成功地經營個人生活,也是緣子從爸爸那里接受到了好的影響。
兒子通常會說“不想像爸爸一樣”,女兒通常會說“不想像媽媽一樣活得稀里糊涂”。但有很多人在幼年時期會原封不動地吸收父母的一些生活習慣。只是人們不愿輕易接受爸爸對自己的前程、工作和生活起到影響這樣一個事實,尤其是選擇了與爸爸截然不同的職業時。像這樣的人,通常人們問他——你的爸爸是否對你的擇業起到了影響時,他們的回答往往類似于“爸爸是司機,而我是辯護律師。所以爸爸對我當然不會起到什么影響了”。
子女們會認為爸爸對自己并沒有起到楷模的作用或者根本不是自己想成為的人。這時子女們會竭盡全力找一份與爸爸的職業有天壤之別的工作。這樣的選擇是對幼年時期爸爸給予了自己否定所作出的反應。這樣的人在工作當中偶爾會表現出極端的攻擊性或者是冷漠,而且尤其會對爸爸曾經所從事的職業反感,并盡可量避免去選擇爸爸的行當。
“爸爸要素”既會對自己產生有利影響,也可能會成為羈絆。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完全在于要如何去領會和理解爸爸。一般情況下,人們在爸爸去世前都會低估爸爸對自己的一生所產生的影響。即使爸爸去世了,大部分的男性或者女性還是認識不到爸爸對自己的生活甚至工作所產生的導向作用。事實上,我們對工作所賦予價值的認識早在數年前就已形成于父女之間或者是父子之間關系這樣一個背景中了,因此我們有必要記住下面波特說的這段話。
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不再需要爸爸的肯定這一現象并不屬實,我們都渴望得到爸爸的認可,這與年齡無關。
下一篇:情緒化的人說話沒有分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人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