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以下案例在很多家庭中都會發生,特別是初當父母的家長,對于教育孩子,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而當不同的意見對著一個孩子的時候,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傳統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方式是否最恰當?我們聽聽家長和教育專家的聲音。
案例一:中午11點,廚房里散發出陣陣菜香味,4歲的蒙蒙看了看媽媽買菜時順便買回來的一些點心,咽了一口口水,拿了一塊,挪到正在看球賽的爸爸面前:“爸爸,我餓了,我想吃這個。”爸爸頭也不抬:“吃吧,別餓壞了。”這時,媽媽端了一碗菜從廚房里出來,“怎么現在吃點心,現在吃了,午飯又要吃不下。這哪有米飯有營養,趕緊放下!”蒙蒙委屈地癟起了嘴:“但爸爸剛讓我吃的。”“是啊,我讓她吃的,怎么了?餓壞了孩子怎么辦?”家庭戰爭眼看著就要爆發……
案例二:林子浩是個6歲的小男子漢,但媽媽很愛干凈,一直教育他:“東西從哪里拿,還要放到哪里去,玩具要放在玩具收納盒里,零食要放回零食盒……”但是爸爸卻不這樣想:“浩浩這么小,懂什么?長大了總會知道的。而且,現在不是有你在收拾嗎?家里亂一點,才有生活氣息呢。”每到這時,浩浩都會沖上去抱住爸爸:“爸爸你最好了!”
家長:孩子也會“漁翁得利”
7年前,80后的秦西西(化名)就當了媽媽。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公主”“少爺”,初當爸媽,對于孩子,倆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和先生很多意見相左,爭執的次數數不勝數。”秦小姐說,孩子喜歡畫畫是好事,她一直引導孩子要在能畫畫的地方畫,但孩子的父親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不能約束了孩子,要讓孩子有創作的氛圍。”提到這,秦小姐一臉郁悶,為了培養這“創作的氛圍”,孩子拿著彩筆在家中到處亂畫,白白的墻壁上隨處可見兒子的“大作”……除此之外,秦小姐認為教育孩子,要以講道理為主,但孩子的父親卻動輒大發雷霆,朝孩子亂吼一通,甚至還罰跪、打手心。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秦小姐發現,他開始懂得察言觀色,他知道什么事找媽媽能通過,什么事找爸爸能得到允許。他想買玩具刀槍時,會找爸爸,因為爸爸認為,這就是男孩應該玩的玩具;他想吃零食時,會找媽媽,因為媽媽會怕他餓著了……
“他竟然已經懂得察言觀色,誰對他有利,他就聽誰的,甚至他知道哪些事我會退步,哪些事他爸爸會讓步,于是,他會故意制造點矛盾出來,引起我們爭執,他是那個得利的‘漁翁’。”乖寶寶怎么會變成了“兩面派”?這讓秦小姐很心驚,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心機,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專家:在大方向上,父母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思維和見地,出現分歧不要著急。”南京市實驗幼兒園曲新陵園長認為,很多事情其實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為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有自己的理由,父母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時,家長千萬別固執己見,不然家庭戰爭不可避免。
曲園長建議家長們,最好要私下里進行溝通與協商,達成教育孩子的共識,“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不休,甚至爭吵,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這樣,給孩子帶來的是不知所措,家庭的爭吵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那么,如何在教養孩子時達成一致呢?曲園長表示,家長應該避開孩子,冷靜而不是帶有情緒地進行溝通,找出對孩子最幫助的方向。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很難分出是非對錯,這時更需要協商解決。只要大方向上,父母能選擇好正確的路,保持一致,這對孩子的成長就是有利的。快報記者 馬晶晶
下一篇:時代要求爸爸的權威回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以“懶”之名培養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