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來,在東西方卷起兩股家庭教育的旋風,美國的“虎媽”和上海的“貓爸”。這兩股風吹得家長們左搖右擺,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虎媽”的教育模式好,還是“貓爸”的管用?
“虎媽”的教育模式屬于嚴厲型,注重強制性;“貓爸”則屬于寬松型,主張“放手放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經公之于眾,便引起了中外教育界和家長們的熱議。
從教育方法來說,“虎媽”與“貓爸”均有可取之處,也都有欠缺。兩種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施教的對象——孩子。“虎媽”的兩個女兒性格溫馴、缺乏主見,盡管也時有叛逆表現,但在“虎媽”的嚴厲管教下,孩子變成了“乖乖女”。而“貓爸”的孩子懂事自立,凡事根本用不著大人操心,所以,“散養”的家教方式恰好為其提供了寬松的成長環境。
但這兩種教育模式又都具有“硬傷”:“虎媽”的模式講究“高壓”,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孩子的個性發展,斬斷了孩子的思想觸角,很容易使孩子在“高壓”下形成叛逆、扭曲的性格。而“貓爸”的教育方法如果施用在生活散漫、缺乏主見的孩子身上,那么就極易使孩子放任自流,最終可能導致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那么,家長如何在“虎媽”和“貓爸”之間取舍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家長們之所以犯難,是想在其中選出一種來借鑒。殊不知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教育的對象——孩子。因為孩子是千差萬別的,對孩子采取哪種教育方式,應因人而異。即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去選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照搬既有的所謂“成功模式”。這樣,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又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開了方便之門。
世界上沒有萬能的鑰匙,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長們不要在“虎媽”和“貓爸”身上打轉轉了,還是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孩子,然后根據孩子的具體特點,“一對一”地制定出教育方法來。
田旱澆水,地澇排洪,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成才。
下一篇:父母之間名副其實的“小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簡單而有效的親子溝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