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平等對待孩子,不擺父親“架子”
--中國自古就重視家長權威,認為在家中一定要樹立父親的權威。因此要父母平等對待孩子,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家教案例
陳冰生活在一個典型的嚴父慈母家庭。他從小就怕爸爸,每次做錯了事,他都像躲貓的老鼠一樣躲著爸爸。爸爸在他的印象中是兇巴巴的,一想起爸爸拿著尺子,大聲訓斥他的樣子,他就感到害怕。陳冰做作業很認真,生怕出錯,因為每次做錯題,爸爸都會拿尺子打他的手心。
陳冰從來都不敢跟爸爸頂嘴。爸爸是家里的權威,陳冰和媽媽都要尊重他、順從他。陳冰和爸爸之間沒有親昵的舉動,爸爸從不摸陳冰的頭,頂多就是拍拍他的肩膀。陳冰知道爸爸對他這么嚴,就是想讓他成才,可是這種父子關系讓他感到很壓抑。
·專家解析
平等對待孩子,是新時期親子教育中備受提倡的。爸爸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會導致孩子太順從或太叛逆,二者都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育。爸爸要擺脫板著面孔說教的“嚴父”形象。
總是高高在上,總想把想法強加給孩子的爸爸,是不受歡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增長,他們更渴望被平等尊重地對待。爸爸若能放下架子,會讓孩子感到親切、自然,樂意聽從爸爸的教誨。
爸爸要想使孩子自然成長,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平等才能使孩子的天性不被壓抑,自然、健康地成長;平等才能夠讓孩子體會被愛,學會自尊、自重。
孩子是察覺父母情緒的高手,父母的喜怒變化,他們都能敏銳、迅速地覺察到。爸爸若用不平等、高高在上、統治者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在第一時間內察覺到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他們會感到屈辱但又無力反抗,這只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壓抑他們的天性。
爸爸原本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他不能平等、尊重地對待孩子,更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自棄的狀態。孩子會加倍覺得自己是弱小的、無能的、不能夠反抗的,這些心理會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會更自信、有魄力、勇敢,能夠有主見地決定自己的問題,不依賴于人,也不輕易屈服于人。這就是健全的人格,它讓孩子在社會中站穩腳跟、不走彎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建議一 父親切忌“一言堂”
爸爸切忌在孩子面前搞“一言堂”,孩子絲毫沒有發言權,只能遵從旨意。言論的自由是平等的第一要素,交流雙方沒有平等的發言權,也就談不上其他的平等了。爸爸要給孩子言論的自由,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有發表個人見解的權力。
建議二 要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
面對自己的錯誤,很多爸爸喜歡擺架子、不承認。如果爸爸明明錯了,還要堅持錯誤,不聽孩子解釋,就是一種不平等的壓制。爸爸勇敢地承認錯誤,才是在平等地對待孩子。
劉洋的自行車壞了,他晚上回家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沒問題,我待會兒幫你看看。”劉洋就去做作業了,正好鄰居讓爸爸過去玩麻將,爸爸就過去了。等到他晚上回來時,已經11點了,劉洋已經睡著了,爸爸也忘記了修自行車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劉洋就問爸爸車修好了嗎,爸爸才記起來,但他又覺得面子過不去,便說:“忘記了就算了,你坐公交車不也一樣嗎?”劉洋看到爸爸的態度,獨自悶悶不樂地去上學了。
爸爸在孩子面前犯了錯,要勇于承認、道歉。如果爸爸覺得自己道歉太傷面子,就還是沒有形成平等來對待孩子的心態。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失信了也要給一個解釋。做到這一點,孩子才會更尊重爸爸。
建議三 蹲下身來聽孩子說話
爸爸在傾聽孩子說話時,可以蹲下身來。當高大的父親和孩子平視時,孩子才會切實感受到平等和來自父親的尊重。
王熙的爸爸每次聽他講各種事情時都會蹲下身來。有時候,王熙還坐在爸爸的膝蓋上聊天。在王熙的印象中,爸爸從未站著聽他說完一件事。即使他犯錯了,爸爸也是蹲下來跟他講道理。他不怕爸爸,和爸爸的關系從小時起就很親密。
王熙的家庭氛圍比較民主、開放,平時家里的大小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爸爸很尊重他的意見,這讓王熙對家庭事務的參與興趣很濃。王熙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對于自己的事情,他能夠全權負責。
爸爸愿意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這不僅僅是一個“蹲”的姿勢,而是對孩子的一種“民主、平等”的態度。爸爸愿意平等地對待孩子,會讓孩子更愿意向爸爸傾訴心事,從爸爸的支持中尋找克服困難的勇氣。
建議四 贊賞孩子的好提議
爸爸在與孩子相處時,會常碰到孩子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孩子的這些“意見”也許很幼稚,但爸爸不要不假思索地駁回,爸爸應該仔細思考,如果發現這些提議中有可取的地方,就要對孩子大加贊賞、支持。孩子的好提議得到爸爸的贊賞,會更樂于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爸爸給孩子一個平等進言的機會,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爸爸贊賞孩子的提議,是對孩子最好的獎勵。孩子在爸爸的賞識、尊重中,能夠真正體會到民主、平等的感覺。
下一篇:尊重孩子愛好受益無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會和孩子怎樣溝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