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主要癥狀】
哮喘的主要癥狀是反復發作的咳嗽、喘息、胸部憋悶,常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發或經治療后緩解。哮喘發作時,表現為胸廓飽滿、叩診過清音和聽診可聞及肺內廣泛哮鳴音等。
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多有家族過敏史。前驅期,發作前多有鼻咽發癢、流涕、流淚、噴嚏和干咳等前驅癥狀。發作期,以喘鳴性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伴胸悶和平臥困難。緩解期,喘息好轉,咳出多量黏液痰后哮喘緩解。
內源性哮喘:成年發病,為非致敏原引起,呼吸道感染誘發最常見。先有咳嗽、咳痰,而后逐漸出現哮喘癥狀。
混合性哮喘:外源性哮喘過
本病誘因
簡稱哮喘,是一種發作性、可逆性、廣泛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疾病,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管炎癥。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12歲以前開始發病者居多,以秋冬季節發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是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
主要激發因素有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吸入物、感染、食物、氣候改變、精神因素、運動及藥物因素等。
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某些抗原也會引起過敏反應。
本病反復發作可并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
【主要癥狀】
哮喘的主要癥狀是反復發作的咳嗽、喘息、胸部憋悶,常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發或經治療后緩解。哮喘發作時,表現為胸廓飽滿、叩診過清音和聽診可聞及肺內廣泛哮鳴音等。
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多有家族過敏史。前驅期,發作前多有鼻咽發癢、流涕、流淚、噴嚏和干咳等前驅癥狀。發作期,以喘鳴性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伴胸悶和平臥困難。緩解期,喘息好轉,咳出多量黏液痰后哮喘緩解。
內源性哮喘:成年發病,為非致敏原引起,呼吸道感染誘發最常見。先有咳嗽、咳痰,而后逐漸出現哮喘癥狀。
混合性哮喘:外源性哮喘過程中可兼有感染因素參與,常使喘息曠日持久而長期發作,稱為混合性哮喘。
其他類型哮喘: 職業性哮喘、運動性哮喘、精神性哮喘、藥物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等均有相應病史。
哮喘持續狀態:嚴重哮喘發作,常規治療不能緩解,持續24小時以上者,稱哮喘持續狀態。多表現為張口聳肩呼吸、發紺、多汗、被迫端坐,甚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就醫指南】
有哮喘發作史, 發作時喘息、氣促、胸悶,或有咳嗽癥狀,雙肺可聽到散在或彌漫性的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并排除可引起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
診斷的參考條件:
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皮膚試驗陽性。經1%異丙腎上腺素或0.2%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后,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15%以上。
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
輔助檢查:X線、肺功能、血氣分析、血嗜酸粒細胞、致敏原皮膚試驗有助于確診。
臨床分型:外源性哮喘:多為兒童、青少年,常于春秋發病,可有前驅癥狀,發病急,緩解快,緩解后哮鳴音很快消失,血清中IgE增高。內源性哮喘:常于冬季或氣候變化時發病,有呼吸道感染癥狀,起病慢,癥狀緩解后哮鳴音和濕啰音仍可持續多時,血清中IgE正常。
本病應注意與喘息性支氣管炎、心源性哮喘相鑒別。
并發癥: 發作時可并發氣胸、縱隔氣腫、肺不張;長期反復發作和感染可并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和肺源性心臟病。
【西醫治療】
* 激素治療: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每次2噴,每日3次。
* 控制感染:合并呼吸道感染時,應及時使用抗生素(參照慢性支氣管炎內容)。
* 通暢呼吸道:用祛痰藥,復方甘草劑10毫升,每日3次,或鹽酸氨溴索片30毫克,每日3次,或強力稀化黏素300毫克,每日3次;蒸餾水40毫升、α-糜蛋白酶5毫克、慶大霉素4萬單位,霧化吸入,每日2次;體位引流排痰。
哮喘持續狀態的治療。
* 糾正缺氧:低流量吸氧。
* 補液:一般每天2 000~3 000毫升等滲液。
* 糾正酸中毒,預防電解質紊亂。并發代謝時,給予5%NaHCO3靜脈滴注。
* 糖皮質激素治療:氫化可的松100~300毫克,入500毫升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哮喘緩解后逐漸減量停藥,或潑尼松3 0 毫克,頓服或分3次口服,逐漸減量。
* 支氣管解痙藥: 氨茶堿0.25克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注射后,再用0.5克入500毫升液中靜脈滴注,或二羥丙茶堿0.25~0.5克,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其余口服、噴霧吸入解痙藥同一般治療。
* 祛痰:同一般治療。
* 鎮靜:非那根25毫克肌內注射,或10%水合氯醛10~20毫升灌腸。
【中醫治療】
中醫根據癥狀及脈象將本病分型,然后進行辨證論治。發作期治療。
◎寒哮型:癥見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胸滿如窒,咳嗽,痰少稀薄或咯吐不爽,面色青灰或蒼白,形寒怕冷,且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適宜用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咳喘膠囊、小青龍沖劑、雞鳴定喘丸、寒喘丸、麻黃止嗽丸、消喘膏、順氣止咳丸、橘紅痰咳沖劑等。
參考方藥:炙麻黃10克、射干10克、細辛3克、干姜5克、五味子5克、半夏10克、蘇子10克、杏仁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
葶藶子10克、地龍10克。
◎脾虛型:癥見納少脘痞,倦怠乏力,氣短懶言,便溏腹瀉,且舌質淡,苔薄白膩,脈細弱無力。適宜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參考方藥: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山藥15克、生黃芪30克、砂仁5克(后下)、紫菀10克、川貝粉6克(沖服)。◎腎虛型:癥見氣短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心慌,腰酸膝軟,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或顴紅煩熱,且舌淡紅少苔,脈沉細或沉細數。適宜用補腎納氣、陰陽并補的方法治療。
可用中成藥:百令膠囊、麥味地黃丸。
參考方藥:五味子10克、麥冬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24克、山藥15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仙靈脾10克、胡桃肉15克、紫河車10克、生黃芪30克、黃精15克。
中醫傳統
療法
★刮痧法。足部反射區有6 個基本反射區;重點刮肺、支氣管、甲狀腺、甲狀旁腺、大腸反射區以及淋巴(上身胸部)、橫膈膜反射區。
胸部:天突、膻中、中府。
背部:定經、肺俞、腎俞、灸哮、命門。
下肢: 足三里、豐隆、三陰交。
【預防與保健】
患者應當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早起早睡。有過敏史的患者要避免接觸致敏原,如粉塵、花粉、塵螨、刺激性氣體及吸入性藥物。注意保暖,免受風寒,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感染機會多的場所去。哮喘頻繁發作期,要減少戶外活動,多臥床,保持室內衛生,定期清掃,注意通風。
選擇易于消化、清淡、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的食物,保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可以選擇瘦肉、蛋、奶、動物內臟、豆類、雜糧、蔬菜、水果等進行搭配;少食油膩、生冷之物;嚴格戒煙、戒酒。
哮喘有時可因情緒緊張、精神刺激等引發。因此,患者在平時要注意調節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緩解期可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以增強體質,減少哮喘發作。
下一篇:中醫常識:觀鼻巧辨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揭開“假感冒”的面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