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溝通,做到以理服人,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讓孩子信服。
·家教案例
韓松的媽媽喜歡收集郵票,韓松在媽媽的影響下,也對郵票很感興趣。有一天,媽媽回家后,看見有幾張郵票散落在郵票夾之外,還有一張已經被他弄皺了。媽媽很生氣,問韓松怎么回事,韓松解釋說自己拿出來看,不小心給弄散了。
媽媽對他說道,這些郵票都很珍貴,一定要愛惜它們,不要把它們拿出來。但是后來韓松還是將郵票拿出來。在第三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后,媽媽就很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郵票是媽媽的珍藏品,下次你看的時候,要經過我的同意。”
媽媽的話果然起到了作用,韓松再次想看郵票的時候,總是先征求媽媽的意見。
·專家解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烈,但由于孩子自身經驗和社會閱歷不足,難免犯錯,媽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很多媽媽會選擇采用非打即罵的方式,認為這樣教育孩子才會聽話,但是這樣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和媽媽產生對抗情緒。媽媽要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這樣孩子才會知道應該怎么做。如果媽媽采取打罵的方式,會傷害孩子的心靈。媽媽應該學會和孩子講道理,用道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是和孩子保持良好溝通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現。
孩子年齡小,還難以理解很多深奧的道理,但是孩子也有很高的悟性,能夠聽懂媽媽講的淺顯的道理。此外,他們也能從媽媽的語言和表情中,理解媽媽的意思。
媽媽要在孩子犯錯誤后,對孩子因勢利導,而不能采用打罵的方式。要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錯誤,這樣才是真正幫助孩子。
建議一 拒絕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很多媽媽喜歡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還會造成親子關系的隔閡。媽媽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和孩子溝通,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說服教育孩子。要認識到打罵教育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給孩子說明理由,否則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就談不上改正了。
建議二 批評孩子時要有理有據
媽媽采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時,所講的道理要合情合理,要有依據,不能信口胡說。要符合孩子身心的發展規律,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跟孩子講道理。否則孩子不但不會服氣,還會滋生逆反情緒。
曉宇喜歡看電視,每天放學后,他不做作業就坐在電視面前看節目。媽媽也是“電視迷”,曉宇在客廳看,媽媽在臥室看。
有時候,媽媽意識到孩子不做作業的嚴重性,就過去批評孩子說:“不能再看電視了,對眼睛不好,趕緊去寫作業。”曉宇反駁道:“您的眼睛就不重要了嗎,您天天看,還說我呢。”媽媽很生氣,但也說不出什么,她知道自己的道理不充分。
媽媽自己愛看電視,卻以看電視對身體有害為理由而要求孩子別看電視做作業,是不會對孩子起作用的。因此,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講的道理要合情合理,孩子才會真正受到教育。
建議三 掌握好說服和教育的時機
媽媽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保證教育效果的先決條件。孩子一般好動,沒有固定的時間聽媽媽講道理。在孩子吃飯或玩得高興時,媽媽如果近乎強制性地來講道理和批評孩子,是不會收到預想的效果的。
李雪媽媽的同事邀請她們一起吃飯。在飯桌上,李雪看見自己想吃的菜就吵著讓媽媽給她夾菜。媽媽覺得孩子不懂禮貌,但又認為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幫孩子夾了菜,還用暗示性的眼神告訴女孩要有禮貌。
回家后,媽媽又給孩子講了很多飯桌上的規矩,孩子很感謝媽媽當時沒有批評她,并說以后一定會注意的。
媽媽要在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教育,并且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應該盡量選擇媽媽和孩子情緒都穩定的時候,而且在私密的場合下進行教育。
建議四 采用恰當的說服方法
媽媽說服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如果運用得不恰當,就會引起消極的效果。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媽媽講道理、說服孩子一定要及時,不要等事情過去很長時間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媽媽講的道理不要過于深奧,同時,媽媽最好用孩子身邊的實例來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媽媽對孩子的說服教育,既要以理服人,又要重視和現實的結合,讓孩子在生動的例子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改正自己的錯誤。
下一篇: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很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蹲下來和孩子交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