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每一種禁止和限制都是在無意中發生的,那是因為心底里對危險的懼怕。
在幼兒園里,我看見一位老師沖到高臺前,急切地對一個正要從臺上往下跳的孩子說:“誰讓你往下跳的?誰讓你往下跳的?”孩子頓時停住,他驚訝地看著老師,不知所措。
我問:“他必須被容許,才可以那樣跳嗎?” 老師說:“是的!” 我問:“在這里,他應該被誰容許?” 老師說:“被我和其他老師!” 我問:“那你呢?” 老師說:“你和學校!” 我問:“你過去呢?” 老師說:“被老師,被父母!”
突然間,老師的眼睛里涌出了淚水。我們回頭注視大廳里的孩子們,他們正三三兩兩、自由自在地玩耍著,身體的柔軟和自然的放松,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流動,一種自由與和諧的美,這觸動了我的心。我把這種景象描述為:他們做著自己。
這是一個新來的老師。我說:“你擔心他受傷,擔心他對他自己的身體沒有把握。但如果你在一旁觀察就不難發現,他這時支配自己的身體是想探索身體,想把握自己的心理對這樣的高度、這樣的空間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觀察可以讓你發現,他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身體來越過這樣的高度的。”
我們發現,正常兒童的身體具有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實際上自我保護僅僅是身體智慧的一個小方面,這只是本能的智慧,它透過身體的感覺反映出來。
在有名的 “視崖”實驗 ①中,爬行中的嬰兒看到網格狀“疑似懸崖”,就會停止爬行。這種視覺判斷是先天的,停止爬行的這種自我保護的警覺也是先天的。
①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一種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裝置的中央有一個平臺,平臺兩邊覆蓋著厚玻璃。平臺與兩邊厚玻璃上鋪著同樣黑白相間的格子布料。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緊貼,不造成深度,形成 “淺灘”;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編者注
身體的智慧遠不止這些。身體擁有著我們想象不到的、并先于和快于大腦認知的智慧,擁有極高的對周圍人和環境的覺察力,擁有極高的直覺能力,同時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還擁有很好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我們發展良好的身體可以做高難度的舞蹈和雜技動作,可以滑板、蹦極、溜冰、沖浪和駕駛飛機,可以快速敲擊繁雜的電腦鍵盤、演奏復雜的樂器,這些快速和高難度活動的完成依賴于身體本身的高度協調的智慧。
作為一個成人或者說作為一個對兒童有監護責任的成人,你需要走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孩子怎么了。實際這里面有一個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區別:兒童必須不斷感覺、使用、探索和開發自己身體的空間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才能不斷地長大。成人已經走完了這個過程。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來觀察兒童,我們就會認為兒童是在做無意義的工作。
你必須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然后熟悉這種感覺,熟悉的過程實際就是不斷探索自己身體的過程。之后你才可能開發自己的身體,繼而對自己的身體有一種親近的感覺,并能熟知、親近、照顧,擁有管理身體的能力。
身體是屬于兒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它,以便開發和發展身體的智慧,并依靠身體邁向創造之路。兒童才是他自己身體的主人!
對于成人來說,許多人甚至一生都樂于做那種身體處于危險邊緣的活動,癡迷于做高難度和高強度的極限運動,直至把他們變成一種叫做體育、雜技、藝術等專門的事業。成人一直在探索身體智慧的極限,由此來創造出全人類共同關注和喜好的一種充滿精神和美感的運動或藝術,并把全世界人民聚集、團結在了一起,來張揚一種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沒有兒童對身體最早的探索、開發與創造,人身體所蘊含的潛能就不會被激發,也就不會有成人身體精神與藝術的世界。
兒童在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探索、開發自己身體的時候,也和成人一樣著迷,也會充滿挑戰和探險精神。當身體的一種功能被基本創造和開發之后,兒童就開始邁向更高的難度,走向身體的邊緣,開發身體更大的領域。所以,自由活動的邊界,在那邊界上能夠自由活動,這就是關于兒童身體自由的藝術。
父母、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巡邏在這兒童活動的邊界上,在鼓勵和分享中保護兒童,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在這里,讓兒童輕微的害怕是必要的,那就像打一劑抗病毒疫苗一樣。邊緣活動使兒童擁有了激情,當然也使成人擁有了激情。
我和一位媽媽站在樓道里,走廊里有許多東西,盡頭是一架鋼琴。3歲的小男孩和媽媽第一次來到這所幼兒園。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里,小男孩冒險地離開了媽媽,鋼琴吸引了他,他獨自走向鋼琴。鋼琴的蓋是打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觸碰了一個琴鍵。
媽媽的身體和聲音一驚,想沖上去,我忙說:“琴蓋不會砸到手。” 媽媽說:“噢,不,他沒被允許,他可以動鋼琴嗎?” “為什么不可以呢?”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動!” “那是公共的,屬于每一個孩子!”
在這個長長的走廊里,孩子被一架鋼琴所吸引,他沒有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的手指從無意觸到的那個琴鍵開始摸索,琴聲有序地、一階一階地升高著,直到最高音。走廊里發出只有鋼琴才有的聲音。
我和孩子的媽媽相視而笑。一遍之后,孩子又把手放回了原處,打算重新來一次。
這時,四五個孩子從樓梯口上來,從鋼琴前走過……似乎沒有孩子注意到彈琴的男孩。但小男孩像一頭警覺的小鹿一樣,膽怯地退到了鋼琴一旁。
孩子的身體傳達出了他下意識的害怕和緊張。 孩子為什么會在身體上有這樣無意識的反應呢? 媽媽說:“他是擔心其他孩子說他擅自動了鋼琴!”
為什么媽媽也會像孩子一樣的反應,馬上反應他的孩子的行為要經過其他孩子的允許呢?人在環境中的自主和把握究竟是靠什么決定的?
如果被允許之后才可以去探索,人就沒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識。而孩子身體的自由和自主性應該是自發的,它由自己的意愿所指引。常常被禁止和被別人允許本身就在傳遞一個信息:這個世界是危險的;他的行為是有問題的;
他的行為是需要被允許的。這樣孩子就形成了一種警覺,“警覺”成為他所學到的,“探索”成為他需要鼓起勇氣才可以發生的行為,而不是品質。他就像小動物一樣,在學習生存,知道了外在的世界是“危機”的。在生存的層面被保證,安全感建立之后,我們就可以在生存層面的后面,觸摸到潛存著的作為人的存在內涵。身體被限制使孩子的成長更多停留在了生存的層面,這些就很可能從未被觸碰過。所以,我們應當讓每個孩子感覺到人和環境的友善、自主和自由。
怎樣才能培育心靈的自由?我們在自己家中是否就心靈自由,不會受限或感到緊張?我們要如何把幼兒園打造成每個兒童自己的家?
讓這個孩子內心放松和身體自由,而不再像一頭受驚的小鹿,最好的辦法是讓這個孩子生活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聽從自己內心的指引,內心指到哪里,身體就自由地跟隨到哪里。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他人,就讓孩子跟隨他自己的心。如果傷及到了,父母和老師可以抱走孩子,讓孩子經驗不該做的事,產生界限。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培養孩子習慣身教重于言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總由父母做選擇會喪失自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