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方法一:給男孩必要的監督和指導
對于家長而言,6~12歲的男孩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由于他們喜歡冒險,因此他們時常會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或者動不動就會給家長闖出禍端。例如,一個8歲的小男孩會不顧家長的勸阻去爬樹,并揚言要爬到樹尖上去,家長又氣又急,但對他又毫無辦法,只得站在樹底下跺腳。
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男孩,家長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監督他們。但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試圖通過嘮叨和暴力使你的男孩屈服,因為男孩最煩嘮叨、最不怕暴力,這兩種方式不但不會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很容易使男孩產生逆反心理。當男孩產生逆反心理后,家長就更沒有辦法贏得他們的合作了。
當然,在男孩去冒險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他們一些簡單的提示。例如,當男孩揚言要爬到樹尖上去時,家長可以這樣對他們說:“真正的小英雄敢爬樹,如果你能爬到樹中間的這個枝干上去,說明你比小英雄還勇敢。但如果你爬到樹尖上去又摔下來了,受點傷是小事,人們會嘲笑你是‘狗熊’的!”每個小男孩都有一個英雄夢,都怕被別人嘲笑為“狗熊”,所以,聽完家長這種及時的提示,他們一般都不想去“挑戰”樹尖了。
除了監督之外,在有些時候,男孩更需要家長的指導。
一位家長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周末的早晨,我上夜班回來,9歲的兒子一直纏著我要5元錢。為了使兒子盡快安靜下來,我這樣對他說:“如果你在我睡醒之前能把我的車洗干凈,我就給你5元錢。”
兒子從來沒有幫我洗過車,我想他一定會知難而退了。但我的想法卻出現了錯誤,當我醒來時,驚奇地發現,我的車子停在了院子中央,而且上面還有幾道不太明顯的劃痕。
之前我的車是放在車庫里的,兒子并不會開車,我驚奇地問他:“是誰把車開到這里來的?”
“是我請隔壁的叔叔這樣做的。”
“可是,這些劃痕是怎么出現的?”
兒子咳嗽了兩聲,像是做了個暗號,大約四五個全身濕漉漉的男孩子從旁邊“冒”出來,都低著頭,像是在等待我的懲罰。
這時,兒子小聲地講起了他們洗車的經過。
原來,兒子把他的小伙伴們召集起來后,他們一邊打水仗,一邊幫我洗車。不但把我的車劃壞了,他的兩個小伙伴還在打水仗中受了傷。
看,這就是這一時期的男孩,他們不僅會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而且還會向各種“難題”挑戰。所以,家長在給男孩出“難題”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否則,就會像上面事例中那樣,不僅自己的車會被孩子弄壞,而且孩子很有可能還會在挑戰“難題”中受傷。
方法二:捕捉男孩的內心情感,改變他對自己的看法
別看這一階段的男孩總是在忙著去冒險、證明自己是男子漢,對其他所有的事都毫不在乎。其實,在他們內心深處,也有著很細膩的情感。
一位母親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晚上,我和兒子他爸正在看電視,突然,兒子拿著一個他自制的飛機模型給他爸爸看。當時他爸看電視看得正入迷,他瞅了一眼兒子的飛機模型,“哼”了一聲表示看見了,就不再理兒子了。
當時,兒子臉上的表情很失望,也很痛苦,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后來,兒子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連兒子的老師也發現了兒子的變化,便問我:“你們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我知道,那一晚上,我們對兒子的飛機模型不理不睬,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男孩都有獨特的天賦,而且他們有能力把這些天賦發揮出來,但這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但對于這些處處爭強好勝的男孩來講,這更是他們內心深處的一種細膩情感。所謂“內心深處”,言外之意就是在平時不易表露,但正是因為如此,當男孩不被認同時,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不僅如此,家長的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對男孩天賦的一種扼殺。就拿上面事例中的男孩為例,憑借男孩對飛機模型的興趣和熱愛,他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航天員或飛機制造者,但往往就是由于家長的忽視和不認同,男孩從此就會對飛機模型失去興趣。
女孩的情感豐富,我們說她們是“情感動物”。而男孩一般情況下不會成為情感專家,但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一旦得到滿足,就會突飛猛進地進步。
下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關于男孩內心深處情感的事例:
10歲的小波是學校足球隊的成員,是一名出色的守門員,他常常會用一些很巧妙的方法把對方的球置之“球門”外。
包括足球隊的教練在內,大家都認為小波是一名出色的足球運動員。但小波內心深處可不這樣認為,他認為自己很遜,因為他不當守門員時,從來沒有進過球。
小波的叔叔是個退役的足球運動員,當他觀察了小波學校的足球比賽后,發現盡管小波把對方所有的球都擋在了球門外,但他的臉上并沒有呈現出高興的神情。
接下來的日子,叔叔一直陪小波練球。在訓練的第三天,小波成功地擊敗了叔叔這個守門員,進了他進入足球隊以來的第一個球。訓練完之后,小波興奮地跑到叔叔身邊,眼睛里充滿了喜悅的淚水。
此后,小波一直把叔叔的照片擺在床頭,他要一直感激這個人,因為只有叔叔讀懂了他的內心,滿足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要求。
是的,在6~12歲這個階段,男孩的思維是極端的。在他們的世界里只有“好”與“不好”兩個名詞,即使他們已經做得很優秀了,但往往一個細小的缺點就會使他們完全否定自己。就像上面事例中的小波一樣,雖然他是一名很好的守門員,但由于他之前從來沒有踢進過球,就因為這個缺點,所以他用“很遜”來評價自己。
因此,在生活中,家長也要像養育女孩那樣,去細心地感受男孩的內心,引導孩子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當然,如果家長能夠巧妙地發現并滿足男孩內心深處的情感,不僅能夠促使男孩進步和樂于合作,而且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事實上,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很簡單——
※在男孩擅長并且熱愛的項目上,給予更多關注和鼓勵!
※在男孩并不擅長但又迫切想取得進步的項目上,做出具體的幫助和指導!
方法三:讓這一階段的男孩盡情去體驗成功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8~12歲的男孩更是如此。在這一階段,男孩對一切事情都表現出很大的熱情:
他們熱情地去探索一切新鮮事物;
他們愿意努力地去做家長交代的事情;
他們希望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同;
……
然而,由于社會經驗少,這一階段的男孩卻常常會體驗失敗。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但在這個特殊的年齡段,男孩似乎對失敗特別敏感。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讓一組4歲的男孩和一組10歲的男孩一起用積木蓋一幢“高樓大廈”。然而,對于他們來說,這項工程并不簡單,因為這個“工程”經常在做到一半的時候倒塌。
試驗進行了半個小時,心理學家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大廈”在不停地倒塌,但那些4歲的男孩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蓋”他們的“大廈”。但那些10歲的男孩在嘗試了多次“倒塌事件”之后,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放棄了這項“工程”。
由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遇到困難,與那些年齡較小的男孩相比,6~12歲的男孩更容易沮喪和放棄。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與男孩在這一階段的心理有關。他們強烈地渴望成功和得到他人的認同,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使他們自己都不能認同自己,更不用說得到別人的認同了。失敗的感覺體驗得太多,男孩的這種沮喪就會轉變成一種“無助”。久而久之,每當再遇到困難時,男孩就會條件反射式地產生“無助感”。也就是說,如果這一階段的男孩很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漸漸地,他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從而習慣性地沮喪和放棄。
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男孩盡情去體驗成功。例如,當男孩想要去完成一項不容易完成的任務時,家長可以在背后默默地幫助他們。當然,即使任務完成得不太好,家長也可以尋找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去鼓勵他們。
例如,8歲的男孩自告奮勇要幫助媽媽收拾房間,盡管經過他的“收拾”之后,房間還是顯得亂糟糟的,但家長可以這樣讓他們體驗成功感:“看,你把沙發上的衣服都掛在衣架上了,這下房間顯得干凈、整潔多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呀!”
即使男孩一開始對自己的表現并不滿意,但得到媽媽這樣的鼓勵后,他們一般都會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男孩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是否能體驗到成功感,在很多時候取決于家長對他們的看法。
另外,讓男孩體驗成功,家長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很多家長可能都這樣教育過男孩,在男孩小的時候,當他們想自己過馬路時,家長這樣對他們說:“你現在小,還不能自己過馬路,等你長大后就能自己過馬路了。”
對于那些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說,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沒有什么不合適,即使是心里有些不甘,他們一般也都會接受家長的教育。但如果用同樣的語言來教育6~12 歲的男孩,他們就會非常生氣,因為這些男孩會認為,“等你們長大后,就可以……”這樣的話是對他們的輕視,他們認為,自己現在已經長大了。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完全可以用一個一舉多得的方法來教育他們:找一個人流、車流比較少的時間段,讓孩子獨自過一次馬路。當然,當他們進行這項行動之后,家長要告訴他們足夠的安全知識。這樣,既教會了男孩對自己安全負責的觀念,又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對自己的信心,所以說是一舉多得。
下一篇:如何正確對待6歲之前的男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做錯事也得道個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